第九十五回 哥老會再戰乞丐幫(1 / 2)

加入書籤

10月11日上午,激戰了一夜的革命黨人,按照起義中指揮部的命令,紛紛來到了蛇山下的谘議局。一個接一個到來的有蔡濟民、張振武、李作棟、高尚誌、陳宏浩、吳醒漢、公韌等。大家熱烈地擁抱,握手,興高采烈地談論著起義的種種驚心動魂的場麵和以後迫切需要解決的種種問題。

蔡濟民一看革命同誌到的差不多了,高興地對大家說:「同誌們,經過我們的浴血奮戰,起義已經成功。目前最要緊的是趕快組織政府,馬上通電全國,呼籲全國響應。安民告示要馬上貼出去,清點藩庫要進行,治安還得要搞。總之,總之,要乾的事情是太多,太多了。我們一定要找一個德高望重的人,為全國所知道的人,才能號召天下,免得別人說我們是兵變鬧事。現在大家得馬上考慮都督人選。」

大家聽了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吳醒漢說:「我們不是已經定了總理和總指揮了嗎?」蔡濟民說:「原來推定的諸人,目前都不在武昌,遠水解不了近渴,我們哪能等得及。」

公韌說:「我們還是再抓緊找一找吧?這領導人的問題可不是個小事。」蔡濟民說:「劉公現在漢口,孫武受傷來不了,蔣翊武也不知道到了哪裡。劉英還在京山,詹大悲、胡瑛在獄中,黃興、居正、譚人鳳、宋教仁遠在香港、上海。現在能找的,隻能是先想辦法找到劉公和蔣翊武。」

蔡濟民說到這裡,馬上派人去尋找二人。

李作棟說:「谘議局的議員和議長是各縣選出來的,多少能代表點兒民意,我們是否可以利用他們一下?」公韌聽了連忙反對:「不可,議員是什麼玩藝?湖北能有選舉議員資格的隻有十幾萬人,他們也不過是十幾萬人裡選出來的,這些人是替官僚地主和有錢人說話的,指望他們怎麼能替老百姓辦事?」

蔡濟民考慮了一下說:「雖然是這樣,但是他們經過三次請願,也對清政府煩得夠夠的,都表示有願意推倒清政府的意向,從這一點上說,敵人的敵人也成了我們的朋友。不如,暫且讓他們也來參加會議吧,聽聽他們的意見?」

公韌又說:「我可是有一句話,叫做養虎為患,老虎養大了,可是要吃人的。還有一句話,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張振武和吳醒漢也吵吵嚷嚷地支持公韌的意見,說:「對呀,對呀,他們那些人光會動嘴皮子,對清政府一根汗毛也動不了,我們流血犧牲的,不能讓他們坐享其成啊!」「他們和咱們恐怕不是一個心眼,別讓他們來胡攪合。」

蔡濟民停了一會兒,說:「可現在咱們正是用人之際,多一個人總比少一個人強,他說的不對,咱們可以不聽他的嗎?」話說到這裡,有些人不說話了,不說話也就是表示同意。

蔡濟民又派人去請谘議局的議長和主要議員。

谘議局是怎麼回事呢?這個事說起來話又長了。

清朝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活躍著兩大政治勢力,一個是革命黨,主張用武力推翻清朝的政權,建立共和體製。另一個是立憲派,主張用漸進的方式改革皇權政治,建立君主立憲體製。作為清廷來說,前者是皇朝體製的顛覆者,堅決鎮壓,而後者是皇朝體製的修補者,允許其在皇朝體製內活動。

在這種大背景下,清廷對立憲派作出了狀態,1905年派5位大臣出洋考察「憲政」,1906年公布了「仿行憲政」諭旨,1907年下詔籌設中央資政院和各省谘議局,1908年規定預備立憲以9年為期,1909年降旨,表示決定立憲。由考察「憲政」到決定「立憲」,前後用了5年時間。最後於1911年5月弄出了一個皇族內閣,立憲派大失所望,群起而攻之。

早在1907年的時候,湖北省和全國其他省一樣,積極進行谘議局的籌備工作。它是憲政改革的配套機構。湖北這次選舉的選民人數為113233人,僅占當時全省人數25590308人的038%。議員也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用復選舉法任之」,即由選民選出若乾「選舉議員人」,再由這些人投票選舉議員。這離真正的民主選舉相距甚遠,但作為一次民選,在湖北土地上畢竟是破天荒第一次。選舉結果,吳慶燾當選議長,湯化龍、夏壽康選為副議長,劉賡藻等17人當選駐會議員,劉耕餘等人為後補駐會議員。

湖北谘議局當選議員,都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政治訴求。如《湯化龍行狀》中所說:湯化龍,在光緒壬寅年,鄉試中試……旋成進士,授刑部主事。見世變益亟,朝局至不可問。發憤謂:「政治不革新,亡國不可救,而欲救國,必更博求新知,止舊學不周於用。」他自請送留學日本,入法政大學。在日本與同鄉倡導湖北教育會。後來回鄂,籌備立憲的各項事情,為立憲奔走呼號,被人稱之為「憲迷」。

其他議員張國溶、劉賡藻、胡瑞霖等人都與湯化龍有類似的經歷和思想。他們以較為豐富的經驗和多變圓熟的處世之道,在武昌起義前後的湖北政壇上,乘風破浪,際會風雲。皇族內閣建立的消息一經傳開,立憲派對清廷的希望完全破滅,各省人士相約到京,發起「倒閣」運動,企圖奪取政治的主導權。

1911年5月,湯化龍由鄂入京,從漢口出發,送行者達萬人之多。湯化龍對送行的人發表演說,我這次進京,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在北京舉行的各省谘議局聯合會第二次會議上,立憲派人士一致認為,必須推倒皇室內閣。

湖北議員胡瑞霖指出:「現在一切政治中心在於內閣,須由此處著手。若不以推倒現內閣為先決問題,則其餘皆無討論之價值。」湯化龍連忙插話說:「此說甚是。」與會者均贊成以此作為議題。胡瑞霖還建議「遞呈(指要求撤銷皇族內閣)之後,可往勸慶親王自己辭職,並請諸親貴勸其辭職。不得,則同到上海開商務、教育、谘議局三聯合會,將其罪狀布告天下。再不得,則宣布外國,不認新債。」

立憲黨人企圖仿照歐美的方式,來一次「倒閣」運動。

會議期間,立憲派進行了組黨活動,決定成立「憲友會」,湖北代表張國溶是「章程」和「政綱」的起草人之一。1911年****,憲友會在湖廣會館召開成立大會,並決定將總部設在北京,各省成立支部。湖北支部是以谘議局為中心,湯化龍、張國溶、胡瑞霖、鄭萬瞻為負責人。

6月11日和7月5日,各省谘議局聯合會兩次上書請都察院代表,並援引各國公例,以「君主不擔負責任,皇室不組織內閣」為由,要求撤銷皇室內閣,均被拒絕。先後擔任過各省谘議局聯合會主席的湖北谘議局議長湯化龍和湖南谘議局議長譚延闓在最後的建言被拒斥之後,發布「宣告全國書」,指出立憲的「希望絕矣」。並斥責朝廷所作所為是「名為內閣,實則軍機;名為立憲,實則**。」公開對「上諭」逐條批駁。

湖北的革命黨人雖然與立憲派保持著距離,甚至不贊成他們的改良主張,但是到了辛亥武昌起義的前夜,他們在反對清廷虐政的這個大局上漸趨一致,因而在抗議行動上常常彼此響應。如鼓吹革命的《大江報》,發表文章為立憲派推波助瀾,革命黨人何海鳴,與立憲人士一起向清廷請願。

「皇族內閣」是怎麼回事呢?看官有時也要聽個明白。

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病死,第二天,慈禧太後病死。三歲的溥儀當了皇帝,年號宣統。朝政由溥儀的父親載灃舉持,稱為攝政王。載灃是光緒皇帝的弟弟,溥儀是他與榮祿的女兒所生之子。宣統繼位以後,載灃和他的弟弟載洵、載濤等人一起,構成了新的權力核心,他們借預備立憲之機,搞起了親貴政權,於1911年5月7日仿照德國、日本的憲法建立了一個所謂對皇帝負責的內閣,這個內閣的人員由皇親國戚組成。人們把它稱作「皇族內閣」。

皇族內閣的名公布以後,遭到廣泛而激烈的抨擊。各省立憲派立即采取行動,先後兩次上書,指出皇族內閣與君主立憲政體不能相容,內閣應受議會監督,要求解散皇族內閣。

`皇族內閣總理奕劻,是乾隆皇帝的後裔,他的發跡完全得益於慈禧太後的扶持。慈禧太後的娘家住在方家園,與奕劻是鄰居,一來二往,慈禧就知道奕劻通點文墨,頗為賞識。後來,他和慈禧的弟弟結為兒女親家,因此他的爵位和官職就迅速顯赫起來。1884年任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封為慶郡王,1894年封為慶親王。1901年總理衙門改為外交部,他任總理大臣,1903年入軍機,為領銜大臣。入軍機後,他立刻詳細調查各地官職的肥瘠情況,公開向出任肥缺的官員索賄。他的書案上放著許多箱盒,裡麵裝著銀券、鈔票、金條等,都是接受的賄賂。由這樣的一個貪婪成性的人擔任內閣總理,當然會引起強烈的反彈。

清廷的立憲許諾由皇族內閣的成立而徹底揭穿。立憲派跪求哀請立憲不成,不得不與革命黨人有限度地攜起手來。這時,清廷已成了孤家寡人,處境非常被動。立憲派相約農歷8月再聚北京,繼續抗爭。到了農歷8月中旬,全國形勢驟變,清王朝和他的皇族內閣在四麵楚歌中苦苦掙紮。

不一會兒,谘議局的議長和大部分議員都來了。

議長湯化龍留著短發,穿著西服,人雖不高,卻顯得分外精神,年輕帥氣,再加上他有著一張極其生動的臉,和那些清朝的元老們根本就是兩種精神狀態。他進了屋,先和各個革命黨人一一握手,然後親熱地說:「謝謝各位,謝謝各位,你們打倒了清政府,建立了共和,從此我們漢人就能和那些西方開明國家一樣,以法製建國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貴女謀:將軍請上轎 豪門帝寵:吻你上癮 追光 蜜語紀 冤種竟是我自己(快穿) 師徒文女主認錯師尊後 612星球 紅樓生存指南 網遊之魔域修羅 百戰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