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王達延集上籌糧草(1 / 2)

加入書籤

在中外研究古代兵器把火藥用於兵器作為一個歷史的分期階段,也就是說,在火藥發明以前,軍隊裡使用的兵器我們稱它為冷兵器。火藥發明以後,火藥開始使用於戰爭以後,就出現了火藥製作的兵器,就是火器。這時候是冷兵器和火器並用時期。中國古代兵器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首先是史前時期,從考古學來講叫石器時代,我們稱這個階段是石器時代的兵器。開始青銅冶鑄後,這時候兵器的主要材質就開始變成了青銅的。我們稱這個時期的兵器為青銅時代的兵器。人們懂得了金屬的冶煉後,這時候軍隊使用的兵器的主要材質也改為鋼鐵做的了,就進入了鐵器時代的兵器。

一般來講,在中外研究古代兵器把火藥用於兵器作為一個歷史的分期階段,也就是說,在火藥發明以前,軍隊裡使用的兵器我們稱它為冷兵器。火藥發明以後,火藥開始使用於戰爭以後,就出現了火藥製作的兵器,就是火器。這時候是冷兵器和火器並用時期。兵器從火藥的應用來分可以分為熱兵器與冷兵器。

從冷兵器類別來分可以分為十八般兵器:刀、槍、劍、戟、斧、鉞、鈎、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流星。

冷兵器發展

中國古代兵器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首先是史前時期,從考古學來講叫石器時代,我們稱這個階段是石器時代的兵器。

開始青銅冶鑄後,這時候兵器的主要材質就開始變成了青銅的。我們稱這個時期的兵器為青銅時代的兵器。人們懂得了金屬的冶煉後,這時候軍隊使用的兵器的主要材質也改為鋼鐵做的了,就進入了鐵器時代的兵器。

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轉變時期,掠奪戰爭ri益頻繁,便逐漸形成了用於作戰的兵器和武藝。夏代仍沿用石製兵器,但有所改進,有了少量青銅兵器。至商代,軍隊使用青銅兵器已較普遍,而且兵器種類增多,質量大有提高。1953年,在河南省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文物已有銅矛頭、銅勾、銅戚、銅刀、銅斧、銅簇等項。另外,在山東省益都出土了商代的兵器銅鉞、銅頭玉矛、銅戈。

西周兵器進一步多樣化,這個時期長兵器有:戈、戟、 鉞、矛、斧等。短兵則有刀、劍等。這些兵器多為銅質,質地jing良堅利。銅器的出現,標誌著人類社會從石製工具時代進入到使用金屬器具的時代;青銅兵器的使用,使兵器進人了一個全新的歷史價段,並發揮其無比威力。鐵兵器始於周代,戰國時期已普遍使用。由於鐵的蘊藏量較為豐富,鐵器的堅硬度比銅製品強,又易於鑄造, 因此,鐵兵器逐漸代替了銅兵器,品種更為齊全。

據古籍記載以及大量的出土文物表明,當時有戈、戟、矛、殳、 斧、鉞、錘、錐、刀、劍、匕首等,並廣泛應用於戰爭中。作戰時,士兵衣鐵甲,cāo鐵杖,使用鐵斧、鐵刀、鐵鉞、鐵矛等兵器。到了漢代大抵完成了銅兵器向鐵兵器的過渡, 至三國時期,銅兵器已經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台,演變為鐵兵器的全盛時期。據《典論》記載:"魏太子曹丕選楚越良工製鐵刀、鐵劍、鐵匕首,jing而煉之,至於百辟(即鍛煉百次)"。這種武器質量上的飛躍,勢必對使用武器的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促進武藝的發展。隋唐五代時期的鐵兵器中,長兵器以矛、槍和長刀為主。

據<新唐書>記載:"光弼有裨將,援矛刺賊,洞馬腹,中數人"。這表明唐將善用長矛而且技藝jing良。短兵器則以刀為主。劍在這時已經失去了實戰的價值,成為道士們的法器和民間習武器械。劍術一直是人們喜愛的武術項目之一,佩劍之風長久不衰。相傳詩仙李白經常舞劍,友人崔宗之稱贊他:"起舞拂長劍,四座皆揚眉。唐代重shè,弓矢的結構jing巧,規格多樣,據《唐六典》所記。弓有長弓、角弓等4種,弩有擘張弩、角弓弩等7種,箭也有竹箭、木箭等4種。

宋、元之際有所謂"十八般武藝"之說。其實"十八"不過是泛稱而已,實際上遠不止此數。據宋人曾公亮《武經總要》記載,長杆鐵槍就有18種,另外長柄鐵刀有8種, 各種短兵器有17種,如手刀、蒺藜、鐵鞭、鐵、鐵劍、大斧、烈鑽、鈎棒等等。著名的"梨花槍"就產生於宋代,其槍法已發展到純熟的程度。元代兵器則jing細而實用。據茅元儀的《武備誌》記載,有各種鐵槍6種,各種刀7種。還有飛鈎、噞、馬叉、梨花槍、狼筅(長槍)、雙飛撾、飛錘、鐵戟等兵器49種,另有火槍、火炮6種。到了明代,"十八般武藝"有了具體內容。明人謝肇製《五雜俎》卷五中記載:"何也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予、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簡、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鈀、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十八般武藝"講的是演練兵器的技藝,所以它的前十七種都是兵器的名稱。第十八種為 "白打",明代朱國幀《湧幢小品》中解釋說:"白打即手搏之戲……俗謂之打拳"。清代的兵器與明代大同小異,不過品種更多而已。拿刀來說,有大刀、樸刀、chun秋大刀、三尖兩刃刀、大環刀、鳳嘴刀、梅花刀、月要刀、戰刀、苗刀、壯族尖刀、彝族插刀……不下10餘種。此外,叉、抓、拐、弩、斧、盾、鈎、殳、錘、、?、棒、刺、鈸、鉞、鈀、齒、鏟等等就更多了。器械的多式多樣,使武術的內容更為多姿多彩。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武術訓練與競賽的需要,對刀、槍、劍、棍等常用器械的規格作了具體規定,對重量、長短、粗細以及器械製作材料都有明確要求,對武術水平的提高起了促進作用。

火器

火器:用火力殺傷人或用火力發shè的兵器,火器利襲遠。如槍、炮、火箭筒、手榴彈、核武器(原子彈、氫彈)等。

火器的發展

到了北宋時期,火藥開始用於兵器。中國是火藥的故鄉,中國的軍隊是最早使用火藥武器的軍隊。在北宋的《武經總要》裡邊講了三種配方,即蒺藜火球,霹靂火球、火炮火藥法。當時用火藥做成了用拋石機發shè的炮彈,當然拋石機最早的使用,就是炮的出現可能在東周晚期。

南宋時候出現了竹筒火器,陳規的《守城錄》裡麵講到,開始用竹筒,裡邊放上火藥能夠往外噴火,或者能燒傷敵人。還有就是把長矛下邊安上一個藥筒,也可以噴火,當時也叫火槍。就是說開始出現管形的火器,這是出現最早的火器。

明代的火器發展到鼎盛時期。其火器的管形火器品種頗多,形式復雜。當時的噴shè火器(古代火箭)製造已經相當jing良,樣式繁多,據《火龍神器陣法》、《武備誌》等史書記載,此間多使用的火箭種類有單發火箭、多發齊shè火箭、多火藥筒並聯火箭、有翼火箭、多級火箭等,火箭的品種達幾十種之多。由於火器的蓬勃發展,明代軍隊普遍裝備了火器,戰爭的主要武器轉向了使用火器。燕王朱棣與建文帝爭奪帝位時,就曾使用火箭作戰。永樂年間(1403-1424年),明王朝還專門組建了"神機營",這種du li炮兵建製在當時中國乃至世界各國都首屈一指。

火藥傳到西方以後,由於社會製度的變化,特別是和資本主義萌芽聯係在一起,它有一個極大的發展。所以當時荷蘭、西班牙這些商船到了中國,帶來了當時西方先進的槍炮過來,明軍才看到自己的落後,所以才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就開始引進了西方的槍炮的製作技術。鴉片戰爭以後,清朝開始練新兵,袁世凱練新兵等等,開始引進新的西方的槍械以後,中國古代兵器的歷史就結束了。 火器發展到現在,槍械的品種繁多,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

兵器簡介

1、短兵器

所謂短兵器,是指其長度一般不超過常人的眉際,分量較輕,使用時常單手握持的兵器。最常見的短兵器是刀和劍。

刀的套路有單刀和雙刀兩種,均以劈砍為主。單刀要求勇猛迅疾,多有纏頭撩花動作。雙刀更富於觀賞xing,好手舞起,猶如團雪滾滾,不見人影。清乾隆初年,安徽宿州人張興德以雙刀著稱,人稱「雙刀張」。當時山中多狼,為害行旅,張興德攜刀而往,三ri之內連殺九狼,傳為佳話。同治年間,撚軍中有一少婦名劉三姑娘,也以雙刀聞名,但後來率眾投降清軍。

劍為雙刃,以撩刺為主,風格輕靈瀟灑。劍術也分單劍與雙劍兩種,以單劍為多。清鹹豐、同治年間,河南開封有一少婦杜憲英jing於劍術,曾因事乘船於長江,群盜乘夜sè登船搶劫,杜憲英揮劍格鬥,連殺三盜,群盜 鼠竄而去。更早一些,江蘇宜興有一位名叫周濟(1781年-1839年)的著名的詞人,武功卓絕,曾擊殺盜匪多人。有兩個大盜銜恨不已,必yu除之而後快。周濟因事北上,路過山東,兩盜尾隨其後,準備在旅店下手,而周濟毫無察覺。當夜,兩盜撲入周室,舉刀便砍,周濟倉猝應戰,手無兵刃。正危急間,一位少女執雙劍飛步而入,雙劍「夭矯若長虹」,片刻之間,已將二盜刺死。周濟見此女武功遠勝自己,拜問姓名,才知是旅店主人之女,名叫紅蛾,原來她早就認出這兩個強盜,於是暗中加意提防,在危急之際出手救人。

有的劍在劍柄上配有劍穗(又稱「劍袍」),稱為「文劍」。無劍穗的劍稱為「武劍」。劍穗長者較為難練。有人又在劍穗上串有鐵珠,隨劍穗飛舞,可擊人致傷。

武當劍、達摩劍、太極劍、青萍劍、龍行劍等都是比較著名的劍術套路。

斧在今天也是一種短兵器。古代作戰時用的斧多是長柄,俗稱「大斧」,屬於長兵器,今武林中已極少有人練習。另一種短柄斧,俗稱「板斧」,即<水滸傳>中李逵所用之物。清代時,江西九江某公子jing於此術,曾以雙板斧震懾群盜。至今仍有板斧套路傳世,以掄劈為主。

鞭有軟硬兩種。硬鞭為鋼製,共十三節,俗稱「竹節鋼鞭」,末端尖銳,以劈砸為主,亦可挑刺。軟鞭俗稱「九節鞭」,由九節細鋼棒或細銅棒連綴在一起,長度略次於身高,其動作以纏繞和掄圓為主。九節鞭便於攜帶,目前仍很流行,演練者多在鞭的兩端係上綢塊,掄動時可呼呼作響,以增添觀賞xing。

鐧為長條狀鋼質兵器,多為四棱,無刃,末端無尖,長約08米,也屬劈砸兵器。另有雙鐧,每根長約06-07米。

鈎是一種多刃器械,其身有刃,末端為鈎狀,護手處作月牙狀,有尖有刃。武術中常見的是雙鈎,比較難練。相傳清代中期河北獻縣人竇爾墩曾以雙鈎聞名。

拐是一種木質兵器,有短拐、長拐兩種,短拐長約07米,長拐長約13米。拐的特點是在木棒靠近末端處置一橫柄,成「丁」字形。拐可用來擊砸,又可用來鈎拉鎖拿對方兵器。

杖與拐相近,但其橫柄置於木棒末端盡頭,亦成「丁」字形。杖長約12米,可單手使用,也可雙手使用,其技法有鈎、掛、崩、點、撥、撩、戳、劈、掃、擊等。少林武功中有「達摩杖」一路。

鞭杆是一種木質短棒,長約13米,杆梢略細,據說是從馬鞭杆衍化而來。鞭杆短而無刃,便於攜帶,使用方便,流行於西北地區。

古代還有一種短兵器叫「鐵尺」,長約06米,細長而扁,無尖無刃,以劈砸點戳為主,清代時還比較流行,目前已極為罕見。

2、長兵器

武林中最常見的長兵器是槍、棍、大刀三種。

在武林中,槍被譽為「百器之王」。俗語說「槍紮一條線」,要求紮出平直,即所謂「中平槍,槍中王,當中一點最難防」。槍法以攔、拿、紮為主,兼有劈、崩、挑、撥、帶、拉、圈、架諸法。唐末名將王彥章擅使鐵槍,人稱「王鐵槍」。宋代名將嶽飛、楊再興均是槍術名家。南宋時,山東濰州(今萊州市)人楊四娘以槍法縱橫南北,自稱「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但戚繼光曾指出楊家梨花槍的缺陷。明末清初,峨眉槍法又曾冠絕一時。清鹹豐年間,江蘇無錫人陶某善槍,人稱「陶家槍」,不料竟敗於無錫守備蔣誌善手下,陶某拜伏求教。蔣誌善持槍起舞,「閃閃成白光」,猶如直徑數丈的車輪在飛轉。蔣誌善令陶某向他潑水,誰知竟水潑不進,反彈如雨,將陶某全身淋濕,而蔣誌善身上毫無水跡。

棍是歷史最悠久的長兵器,最早被叫做「殳」(古時的殳有棱無刃)。棍有多種,從形製上分,有長棍、齊眉棍、三節棍、梢子棍等;從質地上分,有木棍、鐵棍、銅棍等,以木棍最常見。

早期的棍多以棗木製成,取其堅實沉重。後來改用白蠟杆,取其有韌xing,較輕便。棍法以威猛快速為上,多有旋掃及舞花動作,打擊空間較大,故稱「棍打一大片」。少林棍、昆吾棍都是比較著名的棍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貴女謀:將軍請上轎 豪門帝寵:吻你上癮 追光 蜜語紀 冤種竟是我自己(快穿) 師徒文女主認錯師尊後 612星球 紅樓生存指南 網遊之魔域修羅 百戰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