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板斧7(2 / 2)

加入書籤

船速再快,也快不過鴿子,更何況「金色大帝」這種經過專門訓練的軍鴿。從廣陽到大江口,船行再快也需要十天,而鴿子僅需三天就到了。敵方滿載糧草而來,速度肯定更慢,所以,伏擊隊至少還有一個星期的修整時間。

看完了密報,王知慶手一鬆,金色大帝騰空而去,向遙遠的廣陽飛去。他把手裡的紙條揉碎了,放在手心輕輕一吹,紙屑紛紛揚揚,朝碧波盪漾的海麵落去。紙屑一掉進海裡,僅打了幾個漩,幾米高的浪花蜂擁而來,就被吞噬得乾乾淨淨。王知慶看著,心下卻嘆了口氣。

唐軒離世了?探子在密報裡,雖僅提了一下,但王知慶心頭卻泛起一股悲傷。唐軒是文職,而王知慶是武將,東漢分裂後,兩人各侍其主,幾乎沒有交集。但王家是軍事世家,長期把持水軍,他們家的子弟,在很小的時候,都要在京都太學館學習。而王知慶的授業恩師,就是唐子歐。

他在太學館學習的時候,東漢還未分裂,他是唐子歐的得意弟子,經常去恩師家蹭飯,這一來二去,和唐軒就熟了。唐軒有抱負,但脾氣倔,嘴巴臭。對這個師兄,王知慶甚是欽佩。但唐軒發起火來,又經常罵他個狗血淋頭,所以王知慶又有些怕他。

第一次,王知慶對纏綿的戰事產生了厭惡。如果沒有這戰爭,唐軒肯定不會這麼拚命,也不會英年早逝,他肯定還在太學館任教,自己偶爾,或許還能去他家串門。

但這些都過去了,師兄,你走好。

又過了幾天,按照行程,敵艦就是這一兩天出現。王知慶也知到了關鍵時刻,就把七艘巨艦分為兩撥,他領其中四艘,王知禮領其中三艘。一撥在大江口守候,另一撥休息。

這個群島鏈不是島,僅是海礁組成,其中兩個島嶼上的礁石生得甚高,像小山一般聳立。為防被敵人發現,巨艦平時都不在外巡弋的,隻派了幾艘快船偽裝成附近漁船,一旦有消息,也好快些示警。

六月十九這天,已過了晌午,王知慶換下了王知禮,親自帶人守著。其時海風不起,太陽暖洋洋的照著,讓人舒服得想睡,王知慶正倚在船舷上打盹。瞭望台上的士兵突然叫道:「將軍,前方探船發來消息,敵人出現了。」

他心頭一凜,睡意不翼而飛,三步並做兩步的爬上了瞭望台,果見兩艘快船正發出警戒的旗語,自己則上足了帆,飛速朝己方而來。快船上,十二支巨槳伸出,在海麵上起起落落,看起來就像隻驚慌失措的蜈蚣。現在是順風,帆力加上人力,速度更是飛快,沒過一小會,探船就到了礁島附近,一個水兵丟開槳,上氣不接下氣的道:「報告將軍,南方發現帆影,看規模,怕有好幾十艘之巨。」

這麼多?

王知慶吃了一驚,看來南朝也知此事重要,下了血本守護。他咬了咬牙:「即刻通知王知禮將軍,全體升帆,準備戰鬥。」

王知禮就在左近,雖在休息,但要投入戰鬥,也就一小會的事。聽說敵人甚眾,王知慶反升起一股豪情。這幾年,他和南漢交戰,每戰皆敗,就連夏侯霸生前都曾嘲笑,說他是常敗將軍,其他人雖不敢當麵說,背後議論的也不少。這讓王知慶甚是憋屈。海戰和河戰,還是有很多區別的。如果是海戰,南人那敢如此猖狂?

來吧,就讓你們見識見識,樂浪水師的真正威力,誰才是水戰第一人。

因為早就整裝待發,出擊的旗語一下,四艘巨艦同時上帆,在十來艘中等戰船的護衛下,從礁島後轉出身來,開始加速朝南方迎去。王知慶算得很清楚,敵人看起來有幾十艘船,但要運輸軍糧,肯定大部分都是運輸船,逆風迎擊,看起來吃虧,但己方都是戰船,敵人肯定不敢硬接,一旦逃跑,也成了逆風行駛。敵方戰船倒沒什麼,但運輸船速度不及,肯定跟不上,己方再銜尾猛追,就可輕鬆捕獲。如此一來,就能達到摧毀敵方麵糧草的目的。

行了一程,前方已發現敵艦身影。打頭的是兩艘「戰神」級巨艦,陽光耀眼,兩艘巨艦身後,雖看不清具體情形,但帆影點點,戰艦卻有不少。打頭一艘戰神級巨艦上,豎著一根大纛,上麵「諸葛」兩字,正在海風中肆意飛揚。

竟是諸葛飛親自護送運糧隊?王知慶暗罵一聲,轉頭對旗語手道:「傳令下去,讓王知禮將軍打起精神來,快速向我靠攏,敵人是塊硬骨頭,不好啃。」

在南漢,水軍將領最有名的有三人。分別是更日明,解坤和諸葛飛。不過更日明名氣雖大,投靠吳明後,一直在柱牙山下訓練水軍,也沒什麼機會表現。解坤又在幾年前戰死,他死後,南漢就一個諸葛飛獨撐大局。王知慶在漢寧的兩次失敗,雖都是吳明主帥,但都少不了諸葛飛影子。所以現在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狂魔 柳樹下 古代種田奮鬥史 見習牧師 一篇忠犬暗衛受文 塔防之全民公敵 鬥武焚天 美人折腰 橫掃千妞 淩天聖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