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王安石變法(1 / 2)

加入書籤

宋仁宗景右四年(1037年),王安石隨父入京,以文結識好友曾鞏,曾鞏向歐陽修推薦其文,大獲贊賞。

王安石自幼聰穎,酷愛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稍長,跟隨父親宦遊各地,接觸現實,體驗民間疾苦。文章立論高深奇麗,旁征博引,頗有移風易俗之誌。

王安石一心治學而不修邊幅,經常蓬頭垢麵出現在眾人麵前。仁宗在世的時候,有一天宴請群臣,大臣們在池塘釣魚。王安石對釣魚沒什麼興趣,專注思考其他事情,竟然把盤子裡的魚餌都吃光了。仁宗認為誤食一粒魚餌還情有可原,但是把整盤魚餌都吃光實在不合常理,他感覺王安石是個奸詐之人,很不喜歡他。

歐陽修有天在工作群裡給老王發帖:

翰林風月三千首,

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憐心尚在,

後來誰與子爭先。

大意是前輩們文采絢爛各領風騷,老王你繼往開來前途無量。這個老王不是現在偷香竊玉的老王,他的名片自上而下黑壓壓的一摞頭銜:文學家、書法家、江西同鄉會會長。王安石。老王在梅花窗下一邊摳腳一邊回聊:

他日如能窺孟子,

終身何敢望韓公。

意思是前輩過獎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別說孟子,我連韓愈的小指頭都比不上。

王安石表麵上謙虛,其實自視甚高,惟我獨尊。不僅瞧不起現實中的人,就連古代聖賢他都藐視。他罷相回到金陵後,住在劉相故宅。竟然在小廳寫下:「當時諸葛成何事?隻合終身做臥龍」的詩句。同樣的詩句有數十處之多。意思是諸葛孔明也沒啥造就,隻配一輩子隱居隆中,遠不能和他王安石相比。

宋英宗趙曙還是王子的時候,和本家的一個小趙是親密夥伴,兩個年齡相彷血緣相近三觀一致的小趙在相同的時間裡同時娶新娘。慶歷八年,兩個小趙又同年同月同日生了小小趙,一個是未來的大宋天子趙頊,一個是未來的狀元趙伯堅。

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正月,宋英宗駕崩,太子趙頊繼位,即宋神宗,次年改元熙寧。趙頊即位時,北宋的統治麵臨一係列危機,軍費開支龐大,官僚機構臃腫而政費繁多,加上每年贈送遼和西夏的大量歲幣,使北宋財政年年虧空。據《宋史-食貨誌》記載,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宋朝財政虧空已達1750餘萬。廣大農民由於豪強兼並、高利貸盤剝和賦稅徭役的加重,屢屢暴動反抗。值此內憂外患、財政困乏之際,趙頊對宋太祖、宋太宗皇帝所製定的「祖宗之法」產生了懷疑。年輕的趙頊有理想,勇於打破傳統,他深信變法是緩解危機的唯一辦法。為了實現富國強兵,緩和階級矛盾,挽救封建統治的危機,他不治宮室,不事遊幸,廢去元老,起用王安石主持變法。在王安石的輔助下,開始了一場兩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大變法,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麵進行了諸多改革,對趙宋王朝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保守傳統的人們眼中,王安石是個古怪的人,甚至有人從王安石的麵相上斷言其「眼中多白」,是奸臣之相。以張方平、蘇洵為首的官員反對神宗重用王安石。但這些沸沸揚揚的議論並沒有動搖神宗的決心,他決定把王安石召到身邊親自考察。

神宗先是任命王安石為江寧知府,幾個月之後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熙寧元年(1068)四月,王安石入京受命。神宗一聽王安石來京,異常興奮,馬上召其進宮。神宗與王安石晤麵,聽取王安石有關政治、財政經濟以至軍事上的改革謀略之後,深感王安石就是能與自己成就大業的人才。而王安石亦被神宗勵精圖治、富國強兵的遠大抱負所折服,君臣二人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走到了一起。不可否認,神宗的改革理想之所以在繼位之初就能付諸實施,與王安石的支持有著密切關係。

宋神宗年輕氣盛,朝氣蓬勃,他感到王安石提出的一整套變革方桉符合自己的理想。於是重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持變法。在思想上,王安石主張開源,司馬光主張節流。司馬光和王安石因政見不同,在一些問題上進行激烈的爭辯,有時在皇帝主持的議政會議上也毫不相讓。

王安石既為首相,與神宗天子相知,言聽計從,立誌一套新法來,即農田法、水利法、青苗法、均輸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馬法、方田法、免行法。荊公自以為是,復倡為三不足之說:「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因他性子執拗,主意一定,佛菩薩也勸他不轉,人皆呼為拗相公。

話說登州有一婦女,許嫁未行,聞夫婿貌醜,心甚不平,竟暗挾利刃潛往害夫。乃夫尚未睡著,慌忙起避才得不死。隻因用手遮格,被斷一指而去。乃夫遂鳴官訴訟,知州許遵拘婦到桉,見該婦姿色頗佳,與乃夫確不相配,遂有意幫她脫罪。令她一一承認,當為設法保全,該婦自然聽命。許遵即以自首減罪論上達朝廷。王安石就同意了。

司馬光憤然道:「婦謀殺夫,尚可減罪麼?」王安石道:「婦既自首,應當減罪。」光又道:「該婦謀殺乃夫,謀自謀,殺自殺,能夠減罪麼?」王安石道:「若自首不得減罪,豈非自背律文?」兩人相持不下,請神宗判斷。神宗袒護王安石,也說應當減罪。

其實婦女殺夫又自首,誰也不知道該不該減罪。

熙寧三年,司馬光三次寫信給王安石,列舉實施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廢棄新法,恢復舊製。王安石對司馬光的指責逐一反駁,並批評士大夫階層因循守舊,表明堅持變法的決心。司馬光遂上書道:

臣聞大奸似忠,大詐似信。安石外示樸野,中藏巧詐,驕蹇慢上,陰賊害物,徒文言而飾非,將罔上而欺下,臣竊憂之!誤天下蒼生者,必斯人也!

看官!你想神宗方信王安石,怎能瞧得進去?看到誤天下蒼生句,不禁怒形於色,立將原奏擲還。司馬光大聲道:「陛下如不見信,臣不願與奸佞同朝,乞即解職!」神宗也不多言,命他退去,司馬光辭職離京。

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每憎他兄所為誤國。安國為西京國子監教授,頗溺聲色。時安石為相,以書戒安國道:「宜放鄭聲。」安國回書與安石道:「亦願兄遠佞人也。」安國又嘗力諫安石,言:「天下不樂新法,皆歸咎於兄,恐為家禍,宜速罷之。」安石不聽。安國泣於影堂前道:「是吾家滅門矣!」

有一天禦史蔣之奇上書彈劾歐陽修,說他不修私德強奸外甥女。神宗覽畢當然不信。詔問之奇,之奇無從取證,隻好說出一個彭思永來。

之奇的禦史本由歐陽修推薦,朝臣視他為邪黨,對之奇冷嘲熱諷,之奇聽不過去,便欲與歐陽修立異借塞眾謗。歐陽修妻弟與修有嫌,捏造謠言誣修淫亂,彭思永聽後轉告之奇,之奇也不問真偽上章劾修。及奉詔詰責,隻好將彭思永的話復奏上去。神宗再詰思永,思永也拿不出真憑實據,於是誣告反坐,思永、之奇兩人一律貶謫。歐陽修辨明誣偽後對蔣之奇十分不滿:當初我對你是舉薦,現在你對我是舉報。歐陽修要求退位,乃罷為觀文殿學士,出知亳州。

王安石身上長虱子,這些琵琶狀的蟲子甚至出現高攀到他的胡須,傳為笑柄。史料記載王安石「性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麵垢不洗。」由此可見他身上常年攜帶虱子也就不奇怪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重生之大西北1998 穿書後被年下影帝反撩瘋了 沒有人比我更懂玩家 在無限災難裡求生 道天之上 九轉道仙訣 我真的隻想低調修仙啊 長生四千年 魔血淩天 木葉:從得到模擬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