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柴榮即位(1 / 2)

加入書籤

卻說郭威不聽柴榮、王樸勸阻,一定要斬趙匡胤。王樸道:「臣願保匡胤立功,決不反投高行周;倘若有變臣甘抵罪。」周主道:「既先生所奏與王兒相合,朕當允議。趙匡胤如能將高行周人頭獻上,朕即赦他無罪。」柴榮與王樸各各謝恩。周主退朝回宮,文武各散。

卻說高行周據守潼關,得報郭威兵破汴梁逼死漢主,踐位東京更改年號。又過了幾日,周主詔書頒行天下:凡是外鎮諸侯,皆要上表稱臣;若有抗違不遵旨意,即以謀逆定罪。高行周心中火起怒發沖冠,罵一聲:「老賊!你弒逆君上篡奪天位,身負彌天大罪,還敢藐視天下諸侯。我高行周受了漢主爵祿,不能與主報仇已為不忠,怎敢改變初心稱臣於篡賊,有玷我平昔威名?」高行周說到此處,不覺怒氣填月匈登時發暈。老夫人與公子見了,急令丫鬟取湯水灌下。高行周暈去有半個時辰,方才漸漸蘇醒,長嘆一聲說道:「我欲帶兵上京與主報仇,怎奈劉主洪福已盡,徒然損將折兵於事無補;如我不去討賊,又恐遺笑於天下諸侯,說我屍位素餐畏刀避箭。既不能與主報仇,復不能盡忠死節,豈是為臣之理?」

又過幾日,忽然開口叫聲:「懷德,為父食漢主之祿,理該為國盡忠。但天意已定,有死而已。隻是你未受君恩,在此無益,你可收拾行裝,同你母親回到山東祖基居住,自耕自食,也可過日。日後倘得你兄弟回來,須是和睦友愛,孝養汝母。」原來高行周所生二子,長名懷德,次為懷亮。那懷亮自幼失散,未見蹤跡。當時懷德稟道:「爹爹既要保守潼關,為漢主復仇,孩兒理當在此添助一臂之力,怎麼倒叫孩兒同了母親回歸故鄉起來?此事恐有未便,還請爹爹三思。」行周道:「吾兒聽著,為父為君守土,乃為盡忠;汝為子的不背父言,便是大孝。我意已定,汝不必多言,快須收拾前去。」懷德見父意已決,不敢有違,隻得收抬行裝,備下車馬,次日辭別行周。夫人乘車,懷德坐馬,母子二人徑望山東進發。

單說高行周自從打發他母子去後,這日正在後堂悶坐,早有探子報進府來:「啟帥爺:今有周主差點人馬來征潼關,現在城外安營。請令定奪。」高行周聽報咬牙切齒,指定了汴梁罵道:「郭威篡賊!你安敢犯我城郭藐我英名?常言道:『虎瘦雄身在。』老賊啊,隻怕你整兵而來,片甲無回。」高行周又差探事人出城打聽何人領兵,叫甚名字。探事人潛出城去打聽明白,忙進帥府回稟道:「啟元帥:那領兵官本身尚無官職,乃是漢主殿前都指揮趙弘殷的大公子,名叫匡胤。打探明白謹來稟復。」

高行周聽了領兵的是趙匡胤,不覺吃了一驚。那高行周乃當世虎將,出兵會陣不知見過多少能人,怎麼今日聽了趙匡胤領兵便心內吃驚?原來高行周與趙弘殷同為一殿之臣,而且還是拜把子兄弟,高行周曾經見過趙匡胤,看他有帝王之相,所以聞他領兵心下吃驚。

這天晚上,高行周秉燭進房,睡臥不安心神繚亂。側耳聽那更鼓,正打三更。披衣起來步出房門,至天井中抬頭觀看天象。隻見明星朗朗正照周營;自家主星慘淡無光搖搖欲墜。心中一驚冷汗淋身,不覺一時頭暈眼花站立不住,急將身軀靠在欄杆之上,靜息片時方才心定神安。

卻說匡胤人馬到了潼關,安下營寨準備交戰。不想連過十日,並不見城中發出一兵一將,心下甚是疑惑。欲要選兵攻打,無奈路窄難行。因這潼關乃是陝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之地,路道狹窄不便攻圍,所以叫做「雞鳴三省金鬥潼關,一人把守萬夫難入」,乃是一個險要的去處。趙匡胤思來想去,決定把大軍駐紮關外,自己隻身前往求見高行周。

高行周隻道他來議和,於是開門放入。趙匡胤對高行周說:「小侄今天帶兵征討,那是因為君命難違。如果叔王能把人頭借與小侄一用。小侄將借勢而起,殺昏君統一天下。不但要為叔王報今日之仇,還要讓天下百姓共感叔王恩德。」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重生之大西北1998 穿書後被年下影帝反撩瘋了 沒有人比我更懂玩家 在無限災難裡求生 道天之上 九轉道仙訣 我真的隻想低調修仙啊 長生四千年 魔血淩天 木葉:從得到模擬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