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戰爭的動力是稅收(1 / 2)

加入書籤

從太乙宮返回之時,劉襄的腦子裡一直在盤算鑄炮的成本,以及火炮發射之時的消耗。

彈丸可以用鐵殼灌鉛之法降低成本。

幽州並州探查出不少銀鉛、鉛鋅、銅鉛、鐵鉛伴生礦,鉛比鐵便宜得多,且密度高,重量大,這種鐵殼灌鉛的彈丸,比純鐵彈丸打得更遠。

也算是錯有錯著。

如此一來,一斤重的彈丸就從百錢降為了三十錢。

火藥是比彈丸更大的消耗。

如今不需要去市集中采買,硝石礦和硫磺礦用苦役采掘,主要的產地是洛陽新安縣附近的硫磺和並州大同附近的硝石,車師後國也發現了硝石礦,每年都會通過河西走廊運回大量的硝石。

成本降了好幾十倍,可一斤火藥仍然要兩百錢。

這麼一算,獵鷹炮一次滿裝藥發射,需要消耗兩千兩百錢。

一炮三千斤糧食,或者小半套冷鍛甲,這是吃錢的巨獸啊!

難怪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消耗是真的大。

什麼樣的目標才配得上這種級別的消耗?

得收多少稅才能讓大炮在戰場上肆意的轟鳴?

一炮八兩金,兩炮下去,一斤黃金就沒了。

用不起,用不起。

太尼瑪狠了!

能打死多少敵人不知道,反正敵人死之前,劉襄就先心疼死了。

這玩意得像現代的核武器那樣供起來,不到生死關頭最好別用。

可怎麼想怎麼不甘心。

理智告訴他這是在積累技術,但有了大寶貝,總想拿出來耍一耍,不然的話,心裡癢癢,不舒坦。

想用就得開源節流。

降低成本需要技術積累,開礦、運輸等等一係列的配套措施,隻能一步一步的走,急不得。

開源就是稅收了。

一個國家的戰爭消耗,必須要跟稅收掛鈎,作為大漢的皇帝,心裡沒數可不行。

現在不是打天下的時候了,不能總是用自己的私房錢補貼戰爭,這對國家來說,不是好事。

況且,為了促進商業繁榮,很多專營的商品已經逐漸的放開,他的收入也在逐年的遞減。

還富於民,活躍民間經濟,然後收商稅入國庫,大漢王朝正在慢慢的調整,軍政府的體係走不長遠,打天下和治天下畢竟不同。

劉襄預想中的稅收政策,是以商稅為主,盡量降低農民的負擔。

上下幾千年,這片土地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以農稅為主,稅製變化不斷調整,卻陷入了同一種循環:

在王朝初創之時,統治者為了撫平戰亂造成的創傷,往往輕徭薄賦,節約民力,減輕百姓負擔,此時是王朝的薄稅期。

隨著生產逐漸恢復,社會財富增多,統治階層奢靡之風盛行,國家財政壓力加大,開始增加各類稅收明目,稱之為雜費,此時王朝進入重稅期。

百姓負擔加劇,社會矛盾越發尖銳,統治者不得不進行賦稅改革,整合稅費,降低稅率,減輕底層民眾的不滿情緒,再次進入薄稅期。

但是,這種改革,會使地方官員的「灰色收入」減少,他們必定會為了個人利益,想盡辦法的增加稅種,百姓的負擔仍舊非常沉重,王朝就會在民變中走向消亡。

以明朝萬歷年間的「一條鞭法」舉例:當時地方上的農稅高達上百種,於是朝廷要求地方將農民的田稅、徭役和其他雜費合為一條,並將實物折算為白銀,禁止地方官員另行征派。

這一舉措,在初期之時,有效的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但是,這世上的事,就怕但是。

後期,地方官員巧立名目,開始征收「火耗」。

民間白銀質量不一,官府統一熔鑄之時,會有損耗,這部分損耗,需要由百姓分攤,稱之為火耗。

明清時期的火耗,最高的時候達到了應繳稅額的百分之三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重生,我就想當個富二代 我的絕色總裁未婚妻(又名:神級龍衛) 頭號新妻:冷少,寵不停! 散打帝妃:庶女要稱霸 快穿之女配要翻天 真實幻想遊戲 星際屠夫 魔法使與他的貓 逐神論 正經王妃:提親請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