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使團往西洋,陸軍大改編(1 / 2)

加入書籤

朱媺娖回歸後的頭一次武英殿會議所提五件事都是大事,當然不可能在一天之內議好。

除了第一件事是純粹的通知,其他四件事要施行都是需要軍務院或內閣商議出詳細計劃的。

當所有的事都初步計議好,已經是大半個月後了。

昭武十七年五月十六日,大明帝國秘書處秘書鄭森得加鴻廬寺外交大使之銜,被昭武大皇帝委任為出使西洋諸國使團之主使。

另有鴻廬寺外交副使鄺露、外交公使閻爾梅,被委任為使團副使。

隨後,一支五百多人的使團便離開南京,由青龍營派戰艦護送至南海省。

在南海省,使團將匯合南洋第三艦隊及西洋第一艦隊,組成一支兩萬多人的龐大隊伍前往西洋。

與此同時,朱媺娖所定下的另外三件事也在有條不紊地施行。

地方各級官府都在向禮部提學司申報成立大學,較低的高中、初中、小學則由地方上的提學衙門負責審核、批準。

有些地方官員腦子很靈活,發現公款中的教育款項不足以建立較多的學校,便發動民間商賈、士紳,申請建立私人學校。

提學司經過商議後,決定允許地方擁有一定數量的小學、初中兩級私人學校。

至於高中、大學,目前仍舊完全由官府辦理。

不過,對地方建立私人性質的職業學校條件卻放得較寬,鼓勵民間興辦職業學校的意思很明顯。

一時間,許多在政治、商業方麵敏銳的富豪紛紛出錢建立各種職業學校。一則是希望盡快培養出專才,供自家工廠、商號使用;二則便是希望瓜分職業教學這塊蛋糕。

私人性質的小學、初中、職業學校大量湧現,難免會出現一些亂象。目前各地官府本著扶持的態度,都沒有進行嚴厲管束,至於日後會怎樣,就不好說了。

當然,要是觸及了朝廷某些底線,肯定會遭到朝廷鐵拳打擊的。

目前幾件事中,朱媺娖最看重、最關注的還是陸軍改革。

軍務院經過長達三個多月的商議及相關考查、驗證,才最終拿出一套實用的陸軍新編製。

最底層的伍、什、隊製度基本不變。

不過由原來的五隊一哨,改成了四隊一哨。

哨之上的總,由營級編製取代。

一營擁有五哨,包括四個主力哨,一個營屬炮隊、一個營屬偵察隊、一個營屬通訊隊、一個營屬勤務隊。

也即是說,以後「營」將成為大明軍隊中最小的完整作戰單位。

同時,在大明陸軍正式編製中取消「千總」、「遊擊」、「參將」、「總兵」等稱呼,改稱營長、團長、師長。

三個營組成一個團,由團長直領一個營,即兼任該團第一營營長。

若是獨立團,則可以擁有四或五個營的編製。

一個師則擁有三個團及一個警衛營,共計一萬人。所謂警衛,便是原來的親兵。

新編製下,禦林軍依舊下屬五個番號,隻不過朱雀軍旗下隻有一個營,虎賁、驍騎軍旗下各有五個營,神機、青龍軍旗則各自下轄十個營。

也即是禦林軍共有三萬一千人。

這點人護衛皇城似乎很少,但如果算上禁衛軍,卻是足夠了。

因為新編製下,禁衛軍直接擴編為十個師!

其兵員主要來自原來的禁衛軍五鎮,以及各鎮邊軍,及少數衛戍軍中的優秀將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能帶出遊戲道具 江湖異聞錄 神秘爹地輕輕寵 林羽江顏筆趣閣 神也要還俗 海賊之重拳 不若初見 我一個人砍翻末世 心上人在枕邊 無間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