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荊州 揚州之亂(一)(1 / 2)

加入書籤

第15章 荊州 揚州之亂(一)

讀史的人多以晉武帝沒有采用徙戎的政策和解除各州郡的兵備為導致西晉大亂的原因,事實其實不是這樣的。五胡與漢人雜居一處,隻是西晉初期的一個隱患而已,至於解除各州郡的兵備,則是為了消除禍亂。自從東漢初平到西晉太康,已近歷時快一百年了,天下長久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之下,手上有兵權就會想要行割據之事。當盪平蜀國、吳國後,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所擔憂的不是草民造反而是擁有兵權的州牧行不軌之事。

西晉初期最急切的事情就是有精明能乾的官吏治理國家,讓長久處於戰亂的國家恢復元氣,讓百姓安居樂業;又有信得過的大臣和精兵占據要害之地,從而讓暗中不懷好意的人熄滅作亂的想法。故不是州郡就都要有兵馬,如果州郡都有兵就必不可能都是精兵,也就不可能都是信得過的大臣率領他們,這樣的話就很難避免禍亂。如果能夠執行上述的政策數十年必然宇內清明,五胡之亂也會逐漸消弭。

自漢朝以後,中原政權最忌憚的就是匈奴了,西晉初期雖然國家有戰亂,但劉淵最開始還是處於監管的狀態,然而等到八王之亂東海王起兵後,成都王立馬就死了原因是想要得到匈奴五部的援助而放縱了他們。

在西晉初期,蜀國、吳國平定還沒有過多久,自然難以消除當地民眾的反復之心,而吳地的情況由於蜀地有區別。蜀地險人民富足,自古以來就少有外患,所以當地的民眾戰鬥力較弱,因此被秦州、雍州的流民趁機占據了。吳地自春秋、戰國時起,當地的人就勇武好鬥,經歷東西兩漢當地的風俗也沒有改變,所以自從吳國平定後,便不斷有當地人反叛西晉。

晉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九月,吳國原來的將軍菀恭、帛奉舉兵反叛,殺害建業的縣令後圍攻揚州;太康八年十月,南康平固縣吏李豐造反,十一月,海安令蕭輔聚眾造反,十二月又有吳興人蔣迪聚黨造反。到元帝司馬睿大興元年(公元318年),還有孫吳末帝孫皓的兒子孫璠因為謀反罪被誅殺。由此可見吳地的民風之彪悍。

荊楚的風氣與吳地的彪悍不同,同樣常年處於戰亂的環境,所以也是容易產生動亂而難以安穩下來。張昌就是最開始作亂的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鎮國敗家子 我靠馬甲組織直播斂財百億 重生之殺手女王從軍記 神豪生活啟示錄 歸仙之不歸城 傳聞,皇叔腰不好? 中古帝國一小兵 這個訓練家太苟了 從龍族開始不妙冒險 重生之逍遙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