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夷狄之患(2 / 2)

加入書籤

胡人的規化從東漢以來一直有發生,到了晉初尤為明顯。晉胡雜居,治理十分麻煩,因此有很多人建議把胡人遷居他處。鄧艾在曹魏末期就曾建議到羌人、胡人與自己本國的國民混居在一處,應該漸漸的把他們遷出去,使自己的民眾居於國內。當時的有識之士皆已意識到,胡人、羌人趁戰亂逐漸占據了國內人民的生存空間,長久之下必然產生矛盾,更有甚者說到百年之內當有戰亂的危險。晉武帝時,山陰(今浙江紹興)縣令江統作《徙戎論》陳述夷狄之患。

下麵我們講下其中的一些內容,曹魏建立之初,還與蜀地分隔,,國內的夷狄分布在不同的地方。魏武帝令將軍夏侯淵討伐叛亂的氐人,後來在與劉備的漢中之戰失敗後放棄漢中,於是把這些氐人遷入秦地,想要把他們作為抵禦蜀國的一道屏障,這是當時的權宜之計,隻能使用一時,不能長久。不隻是魏國這樣乾,蜀國也是這樣做的,也把部分氐人遷移到蜀魏兩國的邊境讓他們作為自己的一道防線。這個想法基於出發點考慮固然是好的,但是把本來居於一地的夷狄分散開來,胡漢雜居若乾年之後必有大的災難。在晉初弊害就已經體現出來了,夷狄的長相與漢人大不相同,就因為他們人少就把他們遷往塞內各地,士庶經常逗弄、侮辱他們,讓他們對漢人的怨恨已深入骨髓,等到他們逐漸繁衍壯大後,那顆不安分的心也逐漸躁動起來了。他們貪婪強悍由於長久的欺壓一有機會就會發生暴亂。他們被遷來塞內,由於沒有邊塞來阻隔他們,一旦有有才能的人把他們收攏起來就是禍害眾生。這是必然的趨勢,現如今已經出現了。如今之計,應該對他們施以兵威,把境內馮翊、北地、扶風的羌人、京兆的氐人遷移出塞內,讓夷狄與晉人分隔開,雖然夷狄在塞外但是由於有關隘的阻擋,也能讓朝廷有時間調集兵力剿滅他們。並州的胡人是匈奴人被分為五部,已多達萬戶,人數已多於西北的羌人、氐人,他們天性驍勇善戰、習於弓馬這一方麵也比他們厲害。然後遼東的鮮卑部眾也是逐漸內遷,關隘多數荒廢,邊境的武備也逐漸鬆懈,鮮卑與晉人混居於一處,一旦國內有動亂,上述的這些羌、氐、匈奴、鮮卑部眾必趁機侵犯國家。

把夷狄遷入境內想法沒錯,用華夏的先進文化包容他們,最後同化他們,但是不宜操之過急。後來的前秦君主苻堅一統北方諸個胡人政權後也是把他們遷到自己的腹地,用以監管他們,後來肥水之戰失敗後,腹地的諸胡紛紛反叛復國,偌大的國家就此分裂。以當時來看徙戎是好的辦法,可惜沒有執政者能夠真正把它放在心上並去執行它。

(本章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鎮國敗家子 我靠馬甲組織直播斂財百億 重生之殺手女王從軍記 神豪生活啟示錄 歸仙之不歸城 傳聞,皇叔腰不好? 中古帝國一小兵 這個訓練家太苟了 從龍族開始不妙冒險 重生之逍遙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