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第 344 章(2 / 2)

加入書籤

其實眾人不是沒見過西洋裙裝,而是沒見過湘雲這種身份的人穿它。

並且還穿到了宮裡。

於是等到湘雲進了寧壽宮後,宮裡上得了牌麵的人便都來給太後請安了。

這西洋景,哪能錯過呢。

←_←

這廂,太後看到湘雲時,明顯愣了一下,隨即眼角抽搐的對扯著裙子給她行禮的湘雲說了句免禮。

湘雲半蹲身,雙手抓著兩側的裙子,起身後,還原地轉了一圈,然後微微抬了抬下巴,將扇子半擋在臉前,對著太後來了一聲『哦!嗬嗬嗬~』的笑聲。

太後:笑的很好,下次別笑了。

湘雲這次回國還給眾人帶了不少禮物,進宮的時候就讓人抬進來了。這會兒坐在太後下首一邊說外麵如何如何,一邊又說帶了什麼東西回來。

沒提四爺,也沒提政事,更沒提弘輝以及小姑娘他們,甚至沒說他們是因為四爺駕崩才趕回來的,就是一味的閒聊。

太後到是提了一回小姑娘,後見湘雲還是一副不上心的樣子,又說了一回小姑娘的親事。

年紀不小了,不能再耽擱了。

見太後這般說,湘雲很是不以為意的說道:「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天給每個人都安排好了一切,咱們看著就行了。再說了那丫頭自小就是個有主意的,咱們哪裡管得了她。」

太後被湘雲噎了一下,帶著護指的手隔空在湘雲頭上點了點。

你可真夠心大的。

湘雲『刷』的一聲又將手中的象牙扇子打開,半遮著臉,隻露出一雙眼睛對著太後眨呀眨。

太後:「……」

不是湘雲有多相信老天爺,而是知道即便老天爺背了鍋,他也沒辦法張嘴為自己辯駁。

小姑娘與三郎的事,在湘雲看來那就是小姑娘的私事。

即便是父母也不能以關心的名義橫加乾涉。

至於這個時代的人所看重的貞節,那並不在她的考慮範圍內隻要她家小姑娘覺得值得,不會後悔就夠了。

之前買了兩隻撒手沒讓往來的商隊捎回京城給惜春解悶,不叫惜春哪一天真的想不開修道去。不是她想乾涉惜春的決定而是因為那一年,湘雲想明白了一件事。

史湘雲為什麼不是史家的孩子,為什麼史家的孩子會被人丟棄在紅螺寺外。

這應該都是警幻安排的劇本。

她給元春安排了人間帝王,給迎春安排了中山狼,再給探春安排了和親遠嫁,那麼她給惜春發排的就是陰差陽錯,愛而不得的戲碼。

身世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次狸貓換太子的結果。史湘雲會與榮國府有牽絆,惜春也會按著設定好的人生走下去……

如果她沒來,大觀園會抄,惜春會出家避世。介時一個和尚,一個姑子嘖,這娘們下手忒狠了。

收回思緒,湘雲看著太後想要說教的樣子仍舊好脾氣的笑著。

真是個操心命。

~

另一邊,胤禟在南書房見了剛剛下了早朝的弘輝。按著規矩行了君臣之禮。弘輝原是想要免禮的,但被他九叔這一身震了一下,回過神時他九叔都已經行完禮了。

弘輝上前將人扶起來,又引著胤禟去一側的暖閣說話。

老四雖然提前登基了,但他駕崩和弘輝繼位的時間卻與他記憶裡的時間差不多,胤禟不知道這是不是冥冥之中早有定數,不過相較於弘歷,胤禟更喜歡弘輝。

無論是弘輝的品性,還是他這個人。但不管怎麼說大清有個清明的君主,也是宗室和百姓的福氣。

一走就是六年多,要說的話正經不少。胤禟說了一回他們都去哪了,各個國家的風俗和情況如何,最後才將一直捧在手中的小匣子鄭重的遞給弘輝。

這是他們在國內弄回來的圖紙。

凡是胤禟覺得有用的,比大清先進的,胤禟都會想方設法的弄回來。

他們有金銀,還有湘雲這個自帶作弊器的,弄這些圖紙回來不算難事。至於是不是小人行徑他就小人怎麼了?

自來重文輕武的後果都是亡國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清是馬上得的天下,若是再學歷史那些朝代重文輕武,相信用不了多久,也會步上那些朝代的後塵,成為名副其實的前朝。

火/炮和火銃這類武器已經成了必然趨勢,如果大清不將自己武裝起來,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昆侖奴隨意買賣的命運未嘗不會落在他們身上。

胤禟說的這些,弘輝都聽進去了。他本來就不是那種狂妄自大,不聽勸的人,此時從胤禟那裡知道了外麵的情況,也不由生出幾分緊迫感。

打康熙年間,大清就有紅衣大炮,火器營了,但數量卻不多。原本弘輝就想著加大兵部開支,這一次聽了胤禟的話更是準備在原有預算上再增加一倍。

二人正說著話呢,就聽宮人來回話,說是時康公主到了。

沒錯,時康格格因著弘輝這個老子的繼位也從格格晉了一階,正式成為皇後嫡出的和碩時康公主了。

咱們這位嫡長公主可不了得。

自小受教於先帝,文治武功更是比一般男兒都強。如今跟著叔叔和兄長們站在朝堂上,更是時不時的就能拿出叫人驚艷的對策來。

上個月,這位時康公主竟然還提出了官員養老金的建議。

自古官員就沒有什麼退休的明文規定,更沒有養老金的福利。卸任後全靠當官時得來的俸祿和灰色收入以及一些莊子收成過日子。

地方官有養廉銀,京官可沒有。再加上四爺嚴查貪腐,灰色收入驟減。俸祿不高的情況下,就隻能靠一些莊子收入養老了。

時康公主的提議就是完善官員卸任製度,之後以入仕年限以及卸任前的官階按比例為卸任官員發放養老金。

入仕三十年,卸任時官員正一品,正常俸祿是180兩,那養老金便可按180兩的80%發放。

入仕滿二十年不滿三十年,卸任時官員正一品,正常俸祿是180兩,那養老金便按180兩的70%發放。

……

具體發放比例可以再做研究,但這個提議卻挺叫人心動的。

弘輝聞言,並沒有立時說可否,而是讓時康公主統計一份大清所有官員的基本信息情況。

如今大清總共有多少官員,平均年紀是多少,每個品階的官員都是什麼年齡段的。

可以說,提議是好提議,但也得看看具體情況不是嗎?

弘輝是四爺的嫡長子,除了沒怎麼想要累死自己外,其他的地方都受到四爺的影響和遺傳。除此之外,他的包容性更高,對女子也更寬和。

他都能正視自家堂妹的能力,又怎麼可能忽視親生女兒的政治才能和手段。

不過也因為女兒表現出來的能力,叫弘輝對自己的幾個兒子多少有些挑剔。

都是他生的,怎麼就差了這麼多?

是因為他不如先帝會教養孩子還是因為這閨女是仙子轉世的?

╮(╯▽╰)╭

話又說回來,養老金這個提議好雖好,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弘輝看了一回時康起草的卸任製度後,將上麵的卸任年紀從六十五改成了六十歲。

以大清官員的勞累程度,活到六十五歲這對他們來說多少有些苛求了。

之後拿著這份提議叫上軍機處的官員們進行研討,小姑娘張嘴就算了一回一位一品大員六十歲退休,如果活到八十歲,朝廷要負擔多少。如今朝中有多少一品大員,一品的退休金一年是多少多少,二品的退休金又是多少多少,以此類推,大清一年要掏出多少多少退休金。

小姑娘幾年前就將自己混進了軍機處,她雖說隻管著商部,但因其數字方麵的天賦實在是太好了。不光算學好,凡是跟數字有關的東西她都能一眼就記在心裡。所以時間一長,小姑娘就成了整個軍機處的神算子。

就是四爺說一句要做什麼,小姑娘就能張嘴給他報一個數,又快又準確的那種效率。

因有小姑娘報的數據做參考,很多事情都能當場就定下來。

小姑娘和時康,搶不少人的風光。可小姑娘靠天賦和能力吃飯,旁人就是羨慕也羨慕不來。

而時康雖然也能力出眾,但到底不能算是專業性強的能力。

打個不洽當的比方吧。小姑娘更像理科學霸,而時康則是文科尖子生。

理科就是一是一,二是二。可文科的很多答案卻不是統一的。

因為答案不是統一的,所以標準也就不一樣,時康表現的再好,也會有人質疑她。

而質疑她的,自然是她的那些兄弟們了。

弘輝沒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後來更是受了四爺的影響,父子倆都是那種隻要是能乾的,就別分什麼男的女的,統統拉來乾活的性子。在這種時候,能乾的時康可不就將那些皇子阿哥給比成渣了嘛。

這會兒時康過來,則是為了一件差事。除此之外也是聽說胤禟來了,年初四爺駕崩後,時康的心情就一直不是很好。

四爺先給時康當了四十來年的兒子,之後又給時康當了十多年的祖父,尤其是最後這十多年,四爺與時康幾乎是朝夕相處。

原本時康一腔的舔犢情深在見到胤禟後,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不光不想念了,還心煩的再不想搭理這個兒子了。

你說說你,你要是留在大清幫幫老四,老四能累死嗎?

「呦,時康都這麼大了。」胤禟是長輩,又是和碩親王,所以見到和碩公主的時候也無需行禮。他就坐在那裡,笑容燦爛的看向他老子,嘴裡還吊兒郎當的調侃道:「額駙選好了嗎?哪家的兒郎呀?」

看著時康那張臉瞬間僵在那裡,胤禟心中大樂的轉過頭跟弘輝說時康的親事。「時康一看就是個聽話的孩子,哪像我們家靚靚。那丫頭最是個有主意的,昨兒我問了一嘴,非說有了孩子再給人名份。」

「對了,你九瑪嬤也進宮了,這會兒正在寧壽宮給太後請安。你九瑪嬤自小最疼你,還給你帶了不少好看的裙子呢。」

時康:「……」

弘輝不知道自家閨女臉黑的原因,隻對胤禟搖了搖頭,「這孩子自小性子就怪,九叔別介意。」

「那不能。」胤禟笑,「仙子嘛,總有些與眾不同的樣子。」

說完看了一眼懷表,便站起身跟弘輝告辭了。

看表這個動作,一般是看時間,其次就是在告辭或是做什麼事情時做出來的一種肢體語言。也因此在胤禟拿出懷表看時間的時候,弘輝便知道胤禟要告退了。

因今日確實有不少事要忙,弘輝便也沒留胤禟用膳。又說了幾句話便放胤禟出宮了。

胤禟一邊往宮門口走,一邊打發人去寧壽宮。

不過胤禟估計湘雲一時半會兒的不回出宮。

果然,湘雲還沒顯擺完哪裡肯現在就出宮。讓人回了話,便心安理得的坐在寧壽宮那裡與一群皇家女眷說起了外麵的世界。

弓箭的射程和火銃的射程,能代步的大象和兩個腦袋的蛇,女王的情人和國王的隱秘……

大說大笑,能說能鬧的湘雲在宮裡蹭了兩頓飯這才在宮門下鑰前出了宮。

……

湘雲走的宮門和其他官員走的宮門不是一個,不過由於方向的原因,湘雲的馬車還是從他們那個宮門路過了。

不少宮員邁著大步一臉嚴肅的小跑出宮門時,宮門前的禁衛軍還時不時的打趣兩句。

那副跟身後有鬼在追的樣子,都快成了宮門口的一景了。

原以為換了個皇帝,大家的日子都能好過些,不想弘輝雖不像四爺那般拿命與官員和政務死磕,但他卻是個不敢懈怠的。

怎麼說呢。

睡太早或是乾的活太少,甚至是在花錢的時候都會讓弘輝升起一股負罪感。

所以雖然四爺走了,但是大清的官員仍舊和以前沒什麼兩樣。每次出宮門的時候都擔心後麵有人再將他們叫回去。

小姑娘今天又沒回王府,晚上在宮裡的食堂吃的,吃過晚飯又與軍機處的大臣和弘輝開了個會。

等到晚上其他官員回了辦公室暫歇或是處理手頭沒處理完的事時,小姑娘則回到商部的辦公室裡間休息。

以前她都是在皇後宮裡休息的,後來四爺駕崩了,皇後成了太後,又從鍾粹宮搬到了寧壽宮,小姑娘便不再進後宮休息了。

弘輝要加大兵部開支,為了安定軍心和集中政權,弘輝還準備建立軍校,加強忠心愛國宣傳。

同時,弘輝又準備對現有兵部駐軍製度進行改革。一是不能讓哪支旗的兵營長期駐守一個地方;二一個便是將領的輪換製度。

另外,今兒聽了胤禟的話後,弘輝又有了一些模糊想法。

往常都是外國人來大清學習參觀或是朝拜,這一度給了大清國民一種天下唯有大清最強的概念。

人家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

雖說後來海上貿易發展到今天,百姓的眼界已經徹底打開了。但又因為那些外國人來大清做生意討生活,仍舊讓不少人自視甚高。

大清商人販售於西洋,賺了個缽滿盆滿。那麼外國商人來大清生活,難道不也是因為賺錢容易?

若不掙錢人家不會來,可若是一樣的掙錢,那豈不是說他們的國力和大清不相上下?然而大清上下不少人還在這種自視甚高中猶如井底之蛙般的沾沾自喜。

想到這裡,弘輝便有些不寒而栗。

他也要派人去國外看看,像那些人來大清一般。西洋人不是在大清建教堂傳道嗎?那他也派人去西洋的地方傳揚佛教,道教去。

想到胤禟帶回來的那些圖紙,弘輝推已及人的迅速下了一道聖旨。

是關於二公主的研究院和工部的。

加強保密,不允許任何人將圖紙帶出去院或傳揚出去,凡泄密者,以判國罪論處。

誅九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安吾不乾了(番外) 蜜愛燃情:獨寵首席設計師 娘子她每天都在行俠仗義 [張國榮]與你鍾情 型月的我與柯學的相適性 真千金是個白無常 [綜武俠]蝙蝠島建造計劃 五次元女少爺 海賊之無量 有些人遇見便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