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6章 終章 老祖宗(1 / 2)

加入書籤

天寶元年。

新天子繼位還不滿百日,太上皇卻已經悄然自顯仁宮出發巡遊天下。這一次太上皇出巡,沒有大張旗鼓,隻有朝中宰輔和一些三品大臣知曉。

天寶皇帝特調了錦衣衛、皇城司等精銳,又自天下精選三千受封騎士組成了太上皇衛隊龍驤虎賁軍,護衛太上皇沿途安全。

離開洛陽的時候,沒有萬民夾道相送,也沒有天子率百官出城二十裡送別,太上皇不喜歡那樣,若不是皇帝和宰相們堅持,甚至這三千龍驤虎賁騎士團他都不願意帶,他原意帶上個二三百號人就行了。

太上皇出京時騎了會馬,第二天便換乘了馬車,年紀大了,不比二十多年前那次巡視,現在騎上一天馬,晚上就感覺身體有些吃不消。

太上皇東行,先去嵩山轉了一圈,當年這裡的大寺少林,如今雖然還在,但是已經算是真正隱世修行,並不接待香客遊人,也沒有那千頃萬畝的寺田和作坊,成千的寺廟淨人也不復存在,如今這裡僅有一百個老少和尚,他們一邊念經修行,一邊耕田種菜、打柴燒炭自給自足。

山門內沒有了那金碧輝煌的金身銅像,也沒有那些精美的殿宇亭台,可這裡的寧靜卻讓人喜歡。

太上皇在山上逗留三日,與現任的方丈主持談了少林禪宗的現狀,也聊了聊佛,然後便下山了。

繼續向東行,出虎牢關,過大運河,沿濟水入山東,駕臨泰山。

太上皇再次登上泰山,不過這次沒有那封禪時的龐大隊伍,太上皇登上泰山之巔,看了回日出,便下山了。

往北,到達家鄉章丘,去長白山看了看那邊的功臣林。

山上遍地的功臣貴族莊園別墅,蔚為大觀。

家鄉已經沒有多少熟悉的人和物了,這裡已經是大秦六京之一,一個繁華的工商業中心,百姓安穩,工商富足,隻是少了過去的那些熟悉的感覺。

離開老家後,太上皇巡遊了山東半島,然後又沿渤海灣巡遊,經遼西走廊到達遼東半島,再越過鴨綠江,到達朝鮮半島。

一路緩緩而行,走走停停。

太上皇最後還越過朝鮮海峽,登陸東瀛列島,去看了看石見銀山、別子銅礦,最後甚至到北方諸島去瞧了瞧那邊歸化的蝦夷人。

挑了一個不錯的天氣,太上皇乘坐著士信駕來的船,前往了庫頁島,登臨海參崴,最後往東北直抵黑龍江口,到三兒子李哲威的封國轉了一圈,在那裡,羅成也看到了已經來這裡安居了一年多的太妃李秀寧,她的身體還很好,已經適應了這邊的寒冷,一年有七八個月的冬季的日子,她適應了並慢慢的喜歡了。

在那裡渡過了一個漫長的冬季之後,太上皇終究沒有再往北行,而是開始南返。

回程經過遼東白山的時候,太上皇登臨山頂天池,在那裡立下碑石。

從鴨綠江口的大行城再次乘船,駛向青島港。

當年****經戰鬥過的大行城,曾經隻是一座小軍堡,可如今這裡卻是一座興盛的貿易港口,一條鴨綠江,聯通大海,將無數的商貨輸送往來。

乘著渤海艦隊的大船,太上皇駛回中原,在青島這座山東大港登陸,隨後巡遊南下,登琅琊山。

太上皇在琅琊山偶感風寒,便在那裡停留了三個月,期間還組織了一支冒險艦隊,一支十多條船一千多人的遠洋冒險艦隊,太上皇給他們劃了一張較簡單的海圖,讓他們往東一直航行,越過茫茫大東海,去尋找東荒大陸的南陸。

雖然士信早就從北方的海峽前往了東荒大陸,但從北邊過去到達的是一片冰雪世界的雪原蠻荒,而從北邊往南的探險並不順利,直到如今,也還沒有南下多過多。

羅成希望這支新的冒險艦隊,可以直接穿過太平洋,抵達南美,在那片富饒的地方,尋找到南方的許多新物種,比如紅薯、土豆、玉米等等,還有西紅柿等等南美作物,這些東西,尤其是那土豆玉米等那是極其重要的。

為此,太上皇給冒險艦隊賞賜了豐厚的錢帛,並給予了極重的許諾,若是他們能找到這些玉米、土豆等回來,憑每一樣都可以換取一個實封侯爵。

三月後,太上皇身體恢復,繼續南下巡遊,經過彭城郡,太上皇在行船泗水的時候,組織人到泗水河中打撈周鼎,經過一個多月的打探尋找,居然真的找到了當年秦始皇都不曾撈出的周鼎。

抵臨廣陵後,太上皇沿大運河繼續南下,直抵餘杭,登會稽山,祭祀大禹,並且刻石。

在會稽,太上皇遇刺。

有刺客意圖在太上皇行路途中以私造投石車伏擊,被探路騎士提前發覺,刺客被擒,審問之下發現刺客是一群東瀛海賊,而幕後指揮者是一群東瀛亡國的貴族,他們冒充商人潛入中原,謀劃許久,想要刺殺太上皇。

這些人膽子很大,可他們想要謀刺太上皇,卻根本不可能成功,雖然好不容易潛入中原,還想辦法預測到了太上皇的路線,但他們那簡易的投石車也根本不可能有機會砸到太上皇的馬車。

對這些人,羅成倒沒有什麼過於驚懼憤怒的,甚至沒怎麼意外,畢竟他滅國無數,有幾個不死心的亡國者要行刺他也很正常。

讓騎士把他們交給地方官府後,羅成就往西而行。

一路往西到達雲夢,巡視了那片荊湖糧倉後,沿湘江南下,到達九嶷山,在九疑山祭祀虞舜。

祭祀過虞舜後,皇帝車駕過五嶺,到達嶺南,巡遊廣西廣東,又沿海南下,南巡廣南、林邑、扶南、真臘、麗水諸道。

在瑞光港,皇帝與存孝等封侯們暢飲,還下海用床弩射殺鯊魚和捕捉鯨魚,在那裡渡過了一個不錯的暑假後,皇帝溯麗水河而上,直抵瑞麗。

然後棄船乘車馬,到達麗江、大理等地,在那裡休整了幾個月後,皇帝往西到蜀中,在成都呆了一段時間後,往西越過大雪山,到了偏僻的西山,然後進入雪域高原,前往衛藏。

經過了象雄道後進入勃律道,在昆侖山下的雪山冰川間穿行,沿信度河南下,進入到了天竺大陸。

沿信度河一直到阿拉伯海,皇帝乘上遠洋艦隊的船,往西直抵紅海也門,然後沿著朝廷這些年在紅海南岸的殖民地,一路前往地中海,一直抵達埃及。

到達埃及的時候,皇帝出巡已經整整五年。

這五年,羅成遊山玩水,確實不再乾涉朝堂的事務。雖然皇帝會定期派人給皇帝送上奏章,很多重大國事皇帝也會請示他。

但羅成每次看過,都隻是在後麵回個已閱,甚至到後麵,乾脆是連這兩個字也不批,原樣封回。

雖然皇帝上台後也犯了一些錯誤,但隻是些小錯,皇帝終究還是坐穩了江山。

政事堂和翰林院,包括禦史台和樞密院,都已經換上了一批新人,這些是當年東宮裡的官員們,如今經過五年時間,長孫無忌等元老大臣,也或任滿,或年老,都漸漸退出了中樞,很體麵的退出。

嘉文對這些老臣還是很優厚的,任過宰相和大學士的,皆得以國公爵位致仕,每人還破例得了一塊不錯的封地,原有公爵和封地的,也都另有封地和封戶、錢帛增加。

這五年,也有許多開國功臣們去世。

老朋友越來越少了。

太上皇的身體大不如從前,但還算硬朗,五年的巡遊,不但沒讓他的身體變壞,反而好像讓他的身體更好了些。

在埃及的時候,正碰上阿拉伯人又出兵來爭奪。

此時的阿拉伯帝國,經歷了先知和四大哈裡發時代後,實力強勁,稱霸中亞,波斯薩珊已經徹底滅國,大部份被大食所占,部份並入大秦。

在四大哈裡發之後,原本是以推舉方式推選領袖的大食,最終卻被倭馬亞家族奪得了阿拉伯的統治權,他們依靠當年對敘利亞征服之後成為敘利亞總督的權力,早把敘利亞和大馬士革經營的跟他們家族的私人領地一樣。

四大哈裡發的第三任奧斯曼正是倭馬亞家族的,後來他被刺殺,第四任哈裡發卻是倭馬亞家族的仇敵,而倭馬亞家族原本是麥加最古老的十二大家族之一,曾經他們的族長瘋狂反對先知。

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原本是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的堂侄,領靠著叔父任哈裡發時給予的特權,把敘利亞經營成私人領地,這使的第四任哈裡發遇刺後,他領靠強大的實力壓製其餘諸派,成功成為新的哈裡發。

但是這位哈裡發上位沒多久,卻宣布其子葉齊德為下一任哈裡發繼承人,並隨後把大食的首都遷往自己的大本營大馬士革,如此一來,實際上就是把原來首領推舉製,改成了他們倭馬亞家族世襲製。

因此,如今的大食,也被稱為倭馬亞王朝,因為他們崇尚白色,故也稱白衣大食。

穆阿維葉上位幾年後,也漸漸穩固了自己的權力,他開始不滿於當年與大秦簽訂的城下之盟,不願意任由大秦把波斯大片富饒的土地占走。

尤其是當年大食內鬥激烈的時候,大秦聯合羅馬把大食的盟友阿克蘇姆滅亡後,又西進攻占了埃及多個港口地區,到後來,大食甚至不得不撤出埃及地區,埃及最終落到了大秦人的手中。

哈裡發對羅馬人耿耿於懷,亡羅馬之心不死,穩固大權後,便開始組織大軍北上,連續發動了三次對君士坦丁堡的圍攻。

可惜每一次都敗於羅馬和大秦的聯合艦隊之下。

大秦風帆快船寶船,配上羅馬人的海上利器希臘火,三次殺的阿拉伯艦隊幾乎全軍盡沒。

眼看著破君士坦丁堡不行,哈裡發穆阿維葉又想再奪回埃及,以斬斷大秦艦隊對羅馬的增援。

穆阿維葉親自率軍自敘利亞大馬士革南下,遠征埃及。

恰逢太上皇羅成西巡到了埃及,他當即接過埃及指揮權,征召各殖民地的民兵、開拓騎士,還有遠洋艦隊、武裝商船等聯合起來。

在地中海,太上皇指揮的聯合軍大敗大食艦隊,將他們全部焚毀在埃及港口外,隨後太上皇指揮軍隊在陸上也大敗大食軍。

穆阿維葉倉惶敗退回大馬士革,損失水陸兵馬十餘萬,元氣大傷。

哈裡發被迫派使者向大秦請和。

天寶六年。

太上皇和羅馬希拉克略皇帝的孫子君士坦丁二世,還有阿拉伯哈裡發穆阿維葉在耶路撒冷舉行會盟。

在這次會盟上,六十六歲的大秦皇帝完全掌握著會盟的節奏。

戰敗者穆阿維葉因為對羅馬和大秦的接連征戰失利,其國內的四葉派反對者趁勢大興,為了避免羅馬與大秦反擊,四葉派又起叛亂,於是隻能同意太上皇提出的和平協議。

經過三個月時間的協商,最後由羅成親自草擬的一份新三皇協議出台。

這份新協議取代了舊的大秦波斯羅馬永久友好協議,大秦和羅馬都承認了大食倭馬亞王朝的地位,但同時,倭馬亞王朝也正式也大秦羅馬締交友好邦交關係,並簽下三國邊界協議。

這份邊界協議規定了大秦與倭馬亞瓜分波斯,波斯高原和兩河流域歸倭馬亞,但呼羅珊和亞美尼亞歸大秦,裡海南岸地帶以及波斯東麵沿阿拉伯海海岸俾路支山區都歸大秦。

另外關於阿拉伯半島,東部的也門和阿曼都歸大秦,而西麵的敘利亞歸倭馬亞。

但耶路撒冷及其以南之地,歸羅馬。

紅海南岸之地以及埃及,歸大秦。

大食人不得再侵犯亞美尼亞和小亞細亞,地中海東海岸諸島也皆歸屬羅馬。

這份協議對於大食來說,並不友好。但對於屢屢戰敗,而國內又有四葉派趁起叛亂四起的哈裡發來說,簽訂這個盟約也是無奈之舉。

不簽,那麼羅馬與大秦可能就要發起反擊之戰,到時就得麵臨東西南北四麵夾擊,簽了,那麼大家就能暫時和平,一起做做生意各自恢復下國內安穩。

其實那位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二世是想勸說羅成一起出兵滅掉倭馬亞的,但最後被羅成拒絕了。

大食雖敗,可依然還處於強烈的上升通道之中,這個時候若是跟他們全麵決戰,對於大秦來說劃不來。

就算滅掉了大食,但最得好處的可能就是羅馬人了。

所以以打促和,穩定對波斯北邊占領地和紅海、地中海的殖民地,對於羅成和大秦來說,其實就很劃算了。

返回埃及,兒子長卿問羅成,為何不聯手羅馬滅掉大食,然後整個波斯和阿拉伯半島都是大秦的了。

「別人心不足蛇吞象,其實我大秦早在二十年前,擴張的潛力已經到了極限了,此後雖又征服了不少地方,可已經無法再大量移民漢人過去。而不能大量移民漢人過去,不能移民換種,你知道意味著什麼嗎?那就意味著我們對這些地方的征服,依然隻是占領,這裡依然是大量的異族,早晚有一天,他們還是會起來掀桌子造反的,所以我們對於這些新征服之地,隻可以當成了資源的掠奪采集地,而不能真正的把他們視為我們的疆土的。我們要做好那樣的準備,一旦這些地方不可控製,就要有隨時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不能讓他們危及到整個帝國,明白嗎?」

亞美尼亞國王長卿若有所思,「隻是將這些地方做為資源產區嗎?」

「是的,既然無法完全掌握,就得留一手,我們得隨時能夠脫身。當然,有機會的話,我們也可以慢慢的將他變為我們的疆土,比如你的亞美尼亞國,這些年,也已經前後移民不下二十萬人口了吧?」

「是的。」

「還是少了一些,海中道現在有五郡之地,占據著外高加索和亞美尼亞高原,人口超過百萬,漢移民才二十萬人,不過占兩成,依然還隻是少數。」

長卿道,「但是我們這些年也搞置換移民,把一些波斯人、阿拉伯人、埃及人等移民到這邊,然後再把原來世代生長在這邊的部落遷移走了大部份。現在真正的原住民,其實也已經不過三成左右了,另外有一半是來自各地的移民,我們漢移民占有總數第二多,已經很可觀了。」

「確實可觀,但兩成依然不夠,得想辦法加強。中原沒有那麼多人可移了,你們自己得想辦法,比如加強殖民教育,加強漢化速度,兩三代之後,讓那些異族移民隻會說漢話,隻知禮義倫常,而不要再記的他們的那些傳統他們的那些神。還可以加強各族之間的通婚,比如讓外族女子嫁給我漢家男兒,讓外族男子娶我漢家女子,不管是嫁給漢家還是娶漢家的,他們生下的兒女,一律都將為華夏漢民,從一開始就隻能學習漢話學習漢文化,不許學異族語言等等。」

長卿點頭,他看著父親,突然覺得父親好蒼老了。

「父親接下來準備去哪?」

羅成搓了搓臉,「本來還打算航行地中海,前往君士坦丁堡瞧瞧,再順利去法蘭克王國轉轉,再往北行,沿黑海東返,見見突厥老朋友們,再經西域返回中原的。」

「不過突然沒了興致,埃及這一戰,一時手癢接了指揮權,打贏了,也迫使在食簽訂了和約。但是我觀這些大食人都非良善之輩,他們的那藍教更加厲害,早晚他們還會再起事端的,隻不過那些我都管不著了,也許都看不到了。」

羅馬君士坦丁堡皇帝不想去了,法蘭克王國、保加利亞、阿瓦爾人、斯拉夫人等等,他也懶得去瞧了。

反正到了地中海這裡,到處都能看到這些羅馬人希臘人蠻族人,這些人相比起大秦來,確實還很落後,有很遠的路要趕。

在這裡,皇帝也看到了一些其它的東西,比如那些航行於紅海、地中海的大秦商船,不僅僅是商人,也有許多野心之輩,那些沿海的殖民地,也並沒有完全遵照朝廷的法度規矩,這裡很野蠻,也就野蠻的發展著。

如今這些殖民地的實力還不算強,但二十年後五十年後一百年後呢?到時這些殖民地隻怕就不再會理會朝廷中央的管束了。

將來到底是出現殖民地叛亂獨立,還是其它什麼的,羅成也管不著了。

這些,也許並不完全是壞事吧。

起碼華夏走出來了,不再局限在中原那個圈子裡,而且現在還是走在時代的前麵,引領風騷。

從中原到南海,從關內到西域,從高原到天竺,從中南半島到昆侖海中群島,再到紅海地中海的殖民地,華夏人的腳步已經越走越遠,遍地開花,到處紮根。

不管是昆侖海那些蠻荒的群島,還是北莽或東荒那片未開化的大陸,又或是中亞那爭鬥數千年的古戰場,諸夏都降臨了。

也許百年千年之後,有的諸夏生根發芽,有的諸夏被異族屠滅或征服同化,但羅成相信,他今天撒下的這些種子,依然帶著諸夏走的更遠了。

「我老了,想落葉歸根了,不想繼續遊盪在外了。明天,我就動身起程,返回中原。我會乘船到信度港,然後再沿信度河到西域,再從那邊經絲路走河西走廊回到關中。」

「兒臣送太上皇東歸!」

羅成拍了拍長卿,「你就留在這裡吧,我又還沒死,等我死了,你再來送我最後一程吧。長卿,你在這邊幾十年,不錯,繼續保持,莫要一時起歪念,最終後悔。」

「兒臣不敢!」

「敢也沒用,海中道雖有二十萬漢民,百萬人口,可這裡是朝廷的道郡,這裡的封侯、騎士、士兵都是朝廷的,你若是想造反又或是想割據一方,都不可能成功的,朝廷隻要一道詔令,叛亂就會灰飛煙滅,切記!」

長卿點頭,「兒臣絕不敢有異心。」

「隻要你能安份守已,那麼你就可以在這裡安心當一輩子國王,你的子子孫孫也將與國休戚,大秦存在一天,你們就能繼續當一天諸侯貴族。假若哪一天,中原大秦不在了,你們可以選擇舉起勤王大旗回中原討逆,也可以選擇就在這裡堅起王旗自立,那時沒有人能再攔著你們,但是隻要中原大秦還在一天,你們就絕不可有此二心,明白嗎?」

「兒臣定牢記聖人訓言,並傳給子孫後代,永遠銘記。」

·······

天寶六年,皇帝終於東返。

君士坦丁堡,羅馬皇帝聽聞大秦太上皇不再西來,悲痛哭泣。法蘭克王國上下聽皇大秦太上皇取消了西行行程,也是悲傷不已,他們為自己的國家沒能迎來一位東方的聖人而遺憾萬分。

天寶十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火影開始做幕後黑手 我在魔法世界開創互聯網時代 極品全能學生 從笑傲開始的諸天萬界 吞噬星空之太上問道 南宋大相公 武逆 九重神尊 魔法生存法則之五界傳說 我從遊戲世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