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2 / 2)

加入書籤

無論在三國時代的劉禪還是二十一世紀的莊周,平素都厭惡沽名釣譽的抄襲行為,一聽魏榮稱贊,劉禪趕緊說:「這是過去相父教我的幾句,這詞是先秦無名氏所作。「魏榮嘆道:」可惜如此大才,史冊竟然未留下其姓名。「

到了劍門關,守將吳懿,也就是吳皇後親兄長開門出迎。劉禪和眾人來到府衙,和舅舅吳懿敘了幾句家常。然後說道:」朕看這劍門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真是蜀中門戶。吳將軍要當心把手,一旦漢中有失,這裡便是蜀漢大門了。「吳懿連連點頭:「陛下放心,昔日丞相在時,多次來此視察,將此地防務反復布置,城郭墩台無不如法。上月薑將軍回漢中時還巡視了一番。」劉禪道:「除了劍閣,敵軍若從秦川來犯,真的就沒有其他路了嗎?」吳懿道:「也不盡然,丞相臨終時囑咐薑維:【蜀中諸道,皆不必多憂;惟陰平之地,切須仔細。此地雖險峻,久必有失。】漢中德陽亭離此地七百裡,左路便是陰平小道,傳說可以繞道蜀中,但沿途皆高山峻嶺,人跡罕至,稍有迷路,千軍萬馬能渴死在途中。不過丞相謹慎,還是在離江油縣最近的高地駐守了一千人馬戒備。」劉禪道:「如此,朕回成都再多派些軍馬駐守那裡如何?」吳懿道:「無須,這些地方都是高山,運量困難,地方狹小,駐守一千人都很勉強。而且假設敵軍真的大膽前來,即使千軍萬馬。到此已經疲累不堪,休說一千人,便是百十人把手,也休想殺來。」劉禪點頭。

次日,劉禪正待出發,忽然來報戴宗和漢中將領廖化帶一千騎兵來接駕。劉禪大喜道:「如此速度,不虧神行太保。」便出關相迎。看到戴宗和廖化,先嘉獎戴宗幾句,劉禪打算今後凡十萬火急的公文都讓戴宗遞送。又見到廖化,莊周在二十一世紀還很熟悉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前鋒。「廖化,字元儉,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陽市)人。三國時蜀漢將領。廖化曾為前將軍關羽帳下效命。後關羽丟失荊州敗亡,廖化因為回歸蜀漢求救兵而幸免遇難,被劉備授為宜都太守。劉備去世後,轉拜丞相參軍,後為廣武都督,遷陰平太守,多次參與蜀漢的北伐。雖然武藝不及關興、張苞,但也算的上智勇具備,多次立功,曾繳獲司馬懿頭盔。軍中號稱福將。官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並州刺史,封中鄉侯。蜀漢滅亡後,被遷往洛陽,於中途病逝。可謂蜀漢後期元老級將領。那廖化和王平本來奉命帶三萬人馬支援永安,震懾東吳,後來探聽東吳並無異動,便把請旨讓副將帶兵馬入駐永安,二將返回了漢中。

廖化參拜劉禪畢,說道:「陛下萬金之軀,如何穿越險道來到漢中,萬一途中有誤,末將等萬死難贖。」劉禪大笑道:「相父何等年紀,帶你們六出祁山,朕三十不到就走不動路了?」一提孔明,劉禪又傷感,哽咽問道:「相父棺槨已經奉安了?」廖化連忙回答全已經安頓好了並安慰了劉禪幾句。於是劉禪命廖化前鋒開路,魏昌斷後,召見湯隆到中軍,讓湯隆上了自己的馬車,問了許多事情……

於是三軍浩浩盪盪啟動,共七日到達漢中,漢中太守王平帶左將軍句扶出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在柯南世界當道士 都市神級瘸醫 同學聚會聽到警鈴,我跳窗而出! 星際警戒者 穿進電視劇之花好月圓 身為死靈術士的我隻想吃口飽飯 穿書之病嬌權臣不能撩 東晉十六國 風物有信 紅魔最強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