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發石車驗收(1 / 2)

加入書籤

曹恪從茱萸山回來之後,一連三天,他都會和戲誌才同去位於北郊大營後寨裡麵的臨時工坊,監督指導工匠們作業。

曹操也時不時地跑來視察施工進度。

近四百個工匠,七八個人共同負責一台,三天時間做五十台怎麼也夠了。

茱萸山大戰之後的第四天上午,五十台發石車全部完工,且組裝完畢。

曹操聞訊,興沖沖地叫來曹恪和戲誌才,讓他們跟隨自己前去驗收。

曹恪跟著曹操、戲誌才二人趕到臨時工坊,見帳篷前麵的草地上,零亂地擺放著幾十台發石車。

這些龐然大物都有近六丈高,頂部裝有砲梢。

砲梢,就是一根長杆,長度三丈有餘,作用相當於槓杆。

砲梢一端有拋物筐,用來裝發射物,另一端裝有配重筐。

配重筐平時是空的,隻有在戰時被運到指定的作戰位置後,士兵們才會往裡麵放置沙包等配重物。

配重物可以根據需要,調整重量。

使用時,力士們先將配重物放進配重筐,之後再奮力拉動拋物筐下麵的繩索,將砲梢另一端拉到地上。

當然,也可以不用人力拉動砲梢,而是用絞盤、滑輪之類的機關調整。

隻是時間有限,曹恪沒有讓工匠們製作並安裝機關。

甚至底座下麵本來可以安裝車輪的,他也沒讓裝,畢竟隻有三天時間,而造車輪的工藝復雜,且耗時較長。

力士們將充作遠程武器的巨石搬到拋物筐之後,再將砲梢放開。

此時,配重筐受地球引力影響,會迅速向下方墜落,而拋物筐也會同時上升。

當拋物筐到達一定高度,放在筐內的遠程武器就會順勢飛出,砸向目標。

這種配重型投石車投得準,射得遠,可以在三百步之外對敵軍的防禦設施造成重大傷害。

它的威力又大,最大可以拋射四百多斤的巨石。

不過這種投石車是外國人發明的,在宋元之際傳入華夏,別名回回炮。

而華夏先民在宋元之前普遍使用一種牽引式的發石車,也就是傳說中劉曄在官渡之戰時獻給曹操的那種。

那種發石車其實早在戰國的時候就出現了。

它的構造與配重式拋石機有很大的區別,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它沒有配重筐。使用時,需要許多力士同時拉動砲梢一端的砲索,才能將重物拋射出去。

它無論是準度、射程還是可以發射的物體的最大重量,都遠不能和配重式發石機相比。準度上,因為拉繩的力士們的力量各有不同,石塊的落點並不能固定,時遠時近。射程最遠也隻有七八十步,單次發射的石塊重量不能超過一百二十斤。

攻城方利用這種牽引式的拋石機對付距離較近的敵軍普通防禦工事,比如高櫓之類的設施效果還不錯,遠了就不行了,對城牆是不會產生比較大的傷害的。

因此,曹恪當初沒有把這種古董拿出來獻給曹操,而是給的配重式發石車的圖紙。

他走到存放發石車的草地上,不時擺弄那些器械,查看是否存在問題。不知道過了多久,忽聽見曹操吩咐幾名工匠:「你們將這台車拖去大營北門外,本州要實驗一下。」

「諾!」幾個工匠應了一聲,推的推,拉的拉,將那台拋石機往大營北門那邊拖。

曹操又叫六十來個力士用馬車拖兩千斤河沙以及一些石塊前去大營北門外麵。

河沙作為配重物,共用四十個麻袋裝,平均每袋重五十斤。

那些石塊是拋射物,重量都在百斤左右。

大營北門離臨時工坊不遠,隻有兩百餘步,不過因為拋石機沒有安裝輪子,工匠們推著它走的時候有些吃力,費了很長時間才將它移到那裡。

曹恪跟著曹操、戲誌才二人上了軍營北轅門,見門外有片開闊地,是個實驗拋石機性能的好地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暗行禦史 遮天之太陰皇子 落夢夜瀾 暖婚有你甜又蘇 女友成名不甩我怎麼辦 妹妹和青梅又打起來了 人在漫威:開局遭遇帝騎哥 俗主 女明星她拿的是雙狙 重生之修煉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