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太後心態(1 / 2)

加入書籤

至聖先師仿似鮮活過來。

五人均是眼前一花,就覺至聖先師似是伸手指了指,又好象紋絲不動,一股浩盪的文氣發散,籠罩了整個貢院,五人均是進士出身,自身的文氣與之起了感應,透過至聖先師的眼,考場的一舉一動了若指掌。

考中舉人,可直接授官,哪怕隻是九品縣教諭,也能影響到一縣學子,因此在這個級別,至聖先師親自下場,監察考生。

同時,考生的文氣也不再遮掩,答題時會顯露真形。

對於五人來說,這等異像已不是第一次,卻仍是暗中驚嘆神靈偉力,不過並不羨慕。

說到底,神靈是人死後經冊封,受香火而來,受人間王朝掣肘,並不逍遙自在,唯有仙人,高倨九天之上,俯視大地風雲變幻,才是真逍遙,真自在。

「開考!」

任千古大喝一聲。

「咚!」

「咚!」

「咚!」

大鼓重重敲響,所有考生心頭一凜。

有監考官喝道:「時辰已至,正式開考,諸考生勿要急躁,等候發放考卷。」

考院大門落鎖,三日內,誰都不許外出,提前考完也不許走,這是鄉試的獨特之處,非緊急軍情與朝廷詔令,有擅闖貢院者,斬!

任千古監考,領了王命旗牌,有先斬後奏之權。

一名名吏員,麵容緊肅,按號發卷,照例由考生檢查封口火漆,簽名領考袋。

王宵也認真檢查過後,簽了自己的大名,領到考袋,拆開封口。

第一卷是三道四書題,五道五經題,沒有試貼詩了。

雖然鄉試策論的份量大增,但四書題仍最重要,尤以第一題最為重要。

王宵看去: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

後麵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其中所謂的忠,是漢朝先儒批注盡己就是為忠,盡自己的能力,盡心盡力,是為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謂恕。

這其實政治風向已經很明顯了,幼主當政,大後臨朝,威望不足,故強調忠,次以寬政強調恕。

王宵把自己擺在太後的位置,尋思良久,發現並沒有破局的好辦法,畢竟太後雖臨朝,但與呂雉、武則天與慈禧相比,先天遠遠不足。

呂雉是劉邦的發妻,漢家天下有呂雉一半的功勞。

武則天則是經營二十年,先後鏟除長孫無忌與上官儀集團,又以酷吏誅除李唐皇室,才得以登基稱帝。

慈禧本身也是政治手段非凡,而太後隻是尋常太後,約二十出頭的年紀,連明代萬歷朝的李太後都不如,朝中既沒有張居正,也沒有馮寶,更沒有娘家支撐,獨自撫養四歲的幼帝,麵對四王八公的強大勢力,戰戰兢兢,出這種題目,本身就有妥協的意思。

八股文,首先要破題。

王宵提筆書寫。

聖人之傳道以心,而大賢之悟道亦以心也。

接下來承題:夫一貫之旨,聖人傳心之要法也,非大賢深契其妙,安能感悟之速若此哉……

揚揚灑灑數百字寫完。

第二題是: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此題出自於《論語·季氏十六》,前一句是: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

第三題是:孟子曰:惠而不知為政,歲十一月,徒槓成,十二月,輿梁成,民未病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濟之?故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

此題出自於《孟子·離婁下》,大意是子產主政鄭國,用車馬幫人渡河,孟子不以為然,批評說,如果早把橋梁建好,又何必耗時費力,又哪裡需要幫助百姓一個個的渡河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守捉大唐 影視編輯器從人世間開始 宗門裡除了我全員臥底 天命女配她開局就逆天了 全球避難:我在末世開工廠 重返1996 開唐第一狂人 影視:從少年派開始 詭異關係變質中 鬥羅:吾名宇智波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