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國子監在行動(2 / 2)

加入書籤

平康坊、宣陽坊、親仁坊、永寧坊……

侯德夫帶著國子監生一路宣揚,連萬年縣衙門都沒放過。

國子監的名頭是極好使的,上到官吏、下到城狐社鼠,即便是不願意襄助,也隻能老老實實縮一邊去。

國子監生的背景,貢監不好說,每一個蔭監的背後,都是區區遊俠兒、潑皮惹不起的存在。

更別說國子監生月要間都挎了橫刀,真打起來,城狐社鼠未必敢下死手,監生們卻完全肆無忌憚。

即便不理虧,你猜猜官府會打誰板子?

書學有侯德夫這個背景大的,你覺得律學、國子學有沒有更大背景的監生?

……

太極殿。

李世民收下於誌寧的奏折,認真看了一遍,回頭再看了一遍,隨手遞給內常侍威行,示意轉交尚書左仆射房喬。

房喬看了一遍,迅速往下傳遞。

幾名重臣閱畢,高儉頷首:「老臣以為,國子監此次行事,用出家人的話說,叫功德無量。吏部會將此次參與的人員記下,吏部司、考功司將據此提高評議等級。」

李世民微微頷首。

在其位謀其政,高儉所言,理所當然。

長孫無忌張了張嘴,想挑點刺,卻發現竟然找不到可以下手之處。

房喬嘉許道:「自從許祭酒與蓋司業赴任後,國子監風氣大為好轉,如今更能為國為民奔波,不負教書育人之責。」

剛剛接任了禮部尚書的王珪舉笏:「臣有一點小小的疑問,為什麼隻有國子學、律學、書學?太學、算學、四門學呢?」

國子祭酒於誌寧唇角揚起一絲無奈的笑容:「此次發起、主事的,是書學博士柴令武。」

後麵,不用再說了。

李世民苦笑搖頭:「這個混賬。」

大家都知道原因是什麼,四門學與書學素無交集,太學、算學與書學不睦,柴令武憑什麼要關照你?

但是,連一絲掩飾都不做,這樣真的好嗎?

長孫無忌突然輕笑:「說到柴令武,臣倒是聽說,在青雲樓,柴令武作了一首《詠蛙》。獨坐池邊似虎形,綠楊樹下彈鳴琴。春來我不先開口,誰個蟲兒敢出聲。」

長孫無忌的話說完,朝堂上詭異地沉寂下來。

李世民的《詠蛙》是尚為天策上將時,意氣風發之作。

柴令武的詩,僅從文字來說,有抄襲之嫌;從身份來說,有僭越之嫌。

究竟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也隻是李世民一念之間的事。

李世民忽然一笑:「小兒輩也敢肖舅為詩?貽笑大方!」

殿中瞬間輕快了許多。

李世民一言,定了調子,這就是外甥模彷娘舅的詩作,寫得還粗鄙了些。

這樣一來,自家人的事,就不要拿到朝堂上說了。

長孫無忌附和著笑了笑,卻暗暗惱火。

好不容易逮到可以下絆子的機會,出一口惡氣,順便兩袖金風一下,哪曉得妹夫還是很維護他這個外甥的,輕描澹寫的一句就揭過了。

偏偏自己不能再窮追不舍了,否則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下跌,落下一個「心月匈狹窄」的印象,對前景會大有影響。

太子率更令歐陽詢微哂:「說起來,當時老臣也在場,柴令武還作了一篇《伯夷頌》,文出四座驚……」

除了程知節之類的武將,文臣對雄文都極感興趣,待歐陽詢口述了一遍,滿殿「彩」聲。

或許各人欣賞的品味會有差異,但這篇散文,諸公可以認為自己能與其並肩,卻不能昧著良心說能超越過去。

魏徵細細品味:「還別說,以柴令武獨行特立的性子,真是言由心生。」

朝堂上頓時一片輕笑。

論特立獨行,滿朝上下真沒人比得上柴令武。

李世民將詩與散文對照一下,心底那一絲不悅煙消雲散了。

這個混賬向來不太講規矩,特立獨行麼,真是沒錯。

「敕:國子監書學、律學、國子學,心係黎民,可為大唐表率。雍州、長安縣、萬年縣應出動官吏、差役、白役協助,盡快將預防之法推廣。」李世民吐了口氣。「工部司,在冬至前將太極宮、各官衙、各大臣府邸都安上煙囪,並將此法向民間推廣,命名『博士煙囪』。」

李世民這是在借機施恩。

各位愛卿,朕是想著你們的,乾活賣力點吧,別磨洋工。

侍禦史馬周出班舉笏:「臣以為,當先修大安宮。」

李世民的笑容一滯。

-完犢子咯,居然忘了提大安宮,幸好馬周提醒,不然得有多少人在背後戳脊梁骨罵不孝呢。

「愛卿言之有理!朕賞你酴醾酒五十壇。」

賞馬周酴醾酒是因為他的消渴症,再加上馬周的不良嗜好,幾乎是酒葫蘆不離身,就連上朝也必須帶著。

經常喝著的人,柴令武配製出來的燒春絕對不適合他,怕醉了不省人事。

還有,燒春半年後上市,酴醾酒的市場就沒有那麼好了,良釀署的酒,到時候也沒有必要釀那麼多,得趕緊消了庫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你動了我的心[娛樂圈] 妖女別過來 隨身洪荒門 極道劍尊 重開萬次獲得SSS級天賦 斯人若彩虹 陰影誓約 西遊之吾乃百眼魔君 修仙模擬:苟到乾翻天道 特種兵王在校園